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理与路

    2021-10-30 11:33:34    作者     浏览量:3516561

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经济报道10月30日讯(熊辉 王海珠)智库是思想理论的容器,是理论话语的策源地和发散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库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科学把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状况,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理论自觉,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进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缺乏“卓越智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由此,中国的智库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智库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影响智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些障碍构成了“智库病”。目前,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以及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的问题,流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同时,智库研究中也存在国家需求多样性与研究成果单一性之间的矛盾,国家需求紧迫性与研究过程周期长、时效性不足之间的矛盾,国家的高度重视与现实的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此外,智库成果传播应用方法手段脱离现代化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9》(2019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中国智库的数量在近年来有较大上升,位居世界第三位(507家)。但是,这一数量与排名第一位的美国(1871家)差距较大。从质量方面看,在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中,中国仅有8家智库上榜。其中,最高的排名是第18位,并且只有全球化智库(CCG)这一家中国民间智库进入百强榜单,缺乏标志性的、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卓越智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智库的世界影响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培养理论自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自觉自主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论自觉自主就谈不上理论创新,缺乏理论自觉自主的创新不是真正的理论创新。理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强调的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主体性的意识、主动性的意识,需要通过树立问题意识、培养主动意识、形成独立意识来实现。

  树立问题意识。理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和形成应该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切入点,这就要求智库研究人员要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而言,就是要立足现实,发现中国存在的问题,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坚持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同时,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切实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坚持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大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的力度,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

  培养主动意识。理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和形成应以主动作为为着力点,这就要求智库要有主动意识,主动研判,主动探索,主动应对。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而言,就是要主动聚焦理论热点、理论难点、理论重点、理论盲点和理论空白点,将研究方向和时代要求相对接,主动把“要我怎么样”转化成“我要怎么样”,主动把“外部的推力”转化为“内部的动力”。同时,变以往的被动应付为现在的主动应对,脚踏实地、追求上进、勇攀高峰,在大是大非面前扎实钻研、主动发声。

  形成独立意识。理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和形成应该以独立引领为突破点,这就要求智库要摆脱依附,独立自主,善于引领。依附不能带来自由,我们必须独立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中国不应该是西方理论的试验场,而应该是本土理论的发源地。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而言,就是要勇于向那些对西方理论奉行“拿来主义”的行为说不,敢于突破西方理论的藩篱,不搞理论依附和理论崇拜,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独立自主提出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课题,善于引领理论前沿,善于形成中国理论的自我主张。

强化使命担当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智库更要自觉强化使命担当,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向同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努力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智库建设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是智库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发展任务越重就越需要智库的支持。如果说国家战略需要是“船”,政策导向是“帆”,那么智库资源就是“压舱石”。因此,智库产品的供给应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让智库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满足新时代中国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需求。而且,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战略考量,又要有战术考虑,兼顾政策性导向,处理好在发展中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做好智库的战略规划、课题研究和价值传播。同时,要注意借鉴国际社会在智库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根据世界媒体的发展趋势,做好全媒体时代的智库建设与战略传播,切实赢得在国际智库领域的话语权。

  推进智库话语体系创新。政策研究是智库的一项重要功能,但智库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政策进行同步解读、阐释,而是要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中国日新月异的改革发展实践和世界局势的发展演变,在国际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上及时进行专业回应和解疑释惑,推动智库话语体系创新。智库要努力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智库话语体系,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系列重大命题提供解释和分析框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供可操作性工具,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范式,不断增强智库话语的前瞻性、标识度、传播力和影响力。

  建好建强智库人才队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要切实有效开展智库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智库要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出思想、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智库人才队伍,为盘活思想市场,发挥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智库要促进政府主导型智库人才和社会自发型智库人才共同发展,推动各类智库人才有序流动。激发各类智库人才的创新潜力,发挥中国智库人才的阐释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助推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创新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塑造力、国际传播力。

  建立健全智库发展制度体系。智库发展制度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智库发展保驾护航。首先,建立健全政府向智库主动咨询的制度,既要有应急性咨询,又要有日常性咨询,将智库咨询制度化、常态化。同时,把智库咨询置于决策之前、纳入决策之中,将决策咨询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探索形成智库参与决策的有效路径,进而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此外,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发挥市场在智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手段调整、优化智库发展布局,让智库建设符合一般市场规律。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把脉供求关系,做好智库产品的需求与供应环节,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充分挖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习近平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研究”(20MYQ09)、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高校思政课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理论蕴涵和思路方法研究”(19VSZ062)阶段性成果)


8efe0ff0adcee99d8ff502f4b159149.pn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