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土:雕刀下的旧故事与新风景
2021-11-24 17:08:26 作者 浏览量:6051377 中国经济报道11月24日讯(熊辉 王学会) 人物介绍冯文土,1944年生于浙江东阳,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传承人。从事东阳木雕50余年,师从“木雕宰相”黄紫金。独创“半圆雕”“自形木雕”“树皮胞雕”“根石雕”等多种技法和形式,编著《东阳木雕技艺》一书,有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代表作品有《八十七神仙卷》《树皮少女》等,并参与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西花厅等有影响力的室内装饰工程。
冯文土
树皮雕-《宝宝》
树皮雕-《少女》
“他14岁踏入木雕艺术的殿堂,绘画设计和木雕创作是他的偏爱与专长。他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家,有着崇高的人品和威望、精湛的技艺,蜚声海外。”述及恩师冯文土,黄志勤的笔下满是尊崇。
1958年,冯文土考入东阳木雕技术学校。入校仅三个月,木雕首作《哪吒闹海》诞生。手执乾坤圈与红色混天绫的无畏孩童,搅乱了东海龙宫,也在校方激起层层浪花——没个三五年的经验,能出这样的作品,天赋实在过人。
“哪吒传奇”在冯文土进东阳木雕厂三年后再次上演。其时,还是学徒的他,观摩同名电影后获得灵感,木雕台屏《刘三姐》惊艳亮相。厂里领导惊叹之余,甚至以此为范本劝诫部分进厂多年的老手艺人精进技艺。
此后,冯文土到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一年,加强艺术与绘画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天分与勤奋一道汇入一双手上,寻找、创作、突破,用刻刀留下一件件故事与风景,分享新与美。
师徒承传:看不见的东西要做,看得见的东西也要做
上世纪六十年代,冯文土初露锋芒,也因此拜入黄紫金门下。
黄紫金先生是东阳木雕的佼佼者,写得一手好字,能雕善画,尤其在人物雕刻方面卓有成就,有“木雕宰相”之称。他从很小就开始通过看戏来习画,且勤于写生。冯文土回望学艺过程,印象最深的便是师傅鼓励他们多看戏,带着他们写生的经历。
多看戏,当然不只是图一时愉目悦耳之乐。散场归家后,冯文土等徒弟们便要将看到的人物、剧情用笔画下,再将图稿交由师傅指正。黄老身先士卒,不管戏看完多晚,坚持及时绘制。夏日的南方湿热多蚊,老人家便找来瓷瓮,将双脚置于其中防蚊叮咬,来完成创作。带弟子们去户外写生,重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只是架个画板,找个角度,冯文土那时的写生经历中,还有不时跟着林中小鸟跑来跑去的记忆。
师傅一句“木雕创作,看不见的东西要做,看得见的东西也要做”的教诲,冯文土至今铭记于心。看不见的神话传说,龙飞凤舞等,看得见的人文自然,无限风光,一切都可纳入木雕创作的题材。却又不局限于此——师傅同时教会他们的是要大胆探索,敢于尝试不同创作方法的理念。
因此,戏文、名画、神话传说等传统题材成为冯文土作品里的故事,而创新——新的技法与设计,则是他创作中的重要追求,也在他为师授艺时得以传承和延续。“我收徒弟有三个标准,一要人品好,二要技术好,第三个就是有潜能。”冯文土说到,“我最希望教会他们的是创新,要创作别人没有的风格。”如今,他门下共有22位徒弟,不乏省级工艺大师,大弟子黄小明更已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在同一片木雕领域中开辟各自的新风景。
椴木贴片-《蝶恋》椴木贴片-《蝶恋》
椴木贴片-《晨妆》椴木贴片-《晨妆》
“一双神奇的手”
这一称誉,来自日本媒体。1982年4月,冯文土跟随浙江省政府组织的中日友好代表团赴日交流。精湛的木雕技艺,不仅赢得同行的尊重,日本媒体更以“一双神奇的手”进行报道,对其赞誉有加。
这双神奇的手,一直在寻求突破。
1978年,冯文土创作的《杨八姐游春》便是其最早的创新之作。《杨八姐游春》是许多地方剧种的一出经典剧目,取材遵循旧制,创作技法上却独辟蹊径。冯文土首次运用独创的半圆雕技法,呈现出一件层次丰富又不失立体的作品,获得广泛好评。
《少女》《喜满堂》则是冯文土开创的另一木雕种类——树皮雕的代表作。木雕多以各种细密坚韧的木材及其根部为原料,树皮粗糙,不宜雕刻。冯文土通过保留部分树皮用作包覆,不仅使树皮的自然形态与作品和谐相融,进行人物创作时,不需刻刀就好似为人物披上了一层衣裳,自然生动。
在自形雕、根石雕的创作中,他也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自成一派。
此外,冯文土还自学了室内设计课程。他将木雕装饰极好地融进现代中式设计,开创了富有自然情趣的园林式风格,设计装饰中外高级宾馆、饭店几十余家,近期还参与了无锡灵山梵宫、济南大明湖、江苏华西村等有影响力的装饰工程。
木雕界的吴道子
年逾古稀,冯文土在木雕的道路上已坚持了五十余年。大半生埋首东阳木雕,大大小小的作品怎么也有千余件,慕名而来的收藏家不在少数。“作品的去留,都是缘分。”他从不强求,只是多少都会有些牵念。《八十七神仙卷》与《四大名著》,最令他挂心。
《八十七神仙卷》为白描人物手卷,画名由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所起,并认定为“画圣”吴道子所作。1999年,一位客商慕名前来拜访冯文土,请他依据此画制作木雕作品。八十七位人物,形态各异,运用木雕再现画作,对创作者技艺要求极高。以金丝楠木为材,历时一年,冯文土将东阳木雕技法种类半数运用其中的第一件大型木雕壁挂《八十七神仙卷》终于完成。2004年,作品参加当届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获得特等奖。“木雕界的吴道子”之夸赞由此而来。
2010年始,用时三年,冯文土创作了《四大名著》四件一组木雕台屏,并受邀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作品以小叶紫檀和印度老山檀香为材,于80厘米×30厘米的尺幅间(整件作品宽120厘米,高200厘米)浓缩中国四大名著的经典情节,生动再现“西游取经历险记”“水浒好汉行天道”“红楼群芳雅集图”“三国演义英雄传”。
2015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以书中家具形制制作、经典情节雕刻的百余件家具作品,由冯文土、陆光正、林学善、高公博四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合作,历时六、七年,而今终于完整呈现。四位大师正为其进京展览忙碌着,或有望在九月底成行,那将又是另一场轰动了。
“快乐人生”的新风景
技艺娴熟,灵感便常成为决定创作时长的关键。“有时灵感涌现,也许睡一觉起来,一件作品就已经完成了构思;也有冥思苦想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也未得其门而入。”冯文土笑着倾诉创作时的苦恼。饶是如此,他也从不吝惜花一个月、一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成全一件佳作。发现美,并通过木雕创作传达给更多人,这是冯文土熟悉的分享方式。
去年9月开始,冯文土玩起了微信,他给自己起了个昵称:快乐人生。这之后的时间,发朋友圈成为他分享美好的另一种方式——书法、绘画作品、参与的活动与工作,通过图片分享讲述。
更多的时候,他在路上,撷取美景。高原的油菜花开、万米高空的云海;海南的阳光、日本的行旅……“快乐人生”的更多创作与风景都还在路上。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