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力量 | 法律文化与博物馆发展高端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2-05-19 09:09:34 作者 浏览量:6892097 中国经济报道讯 2022年5月18日下午,时值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与数字瀛和联合主办,中国律师博物馆与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法律文化与博物馆发展高端研讨会」圆满召开。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疫情依然严峻的当下,中国律师博物馆(以下简称“律师博物馆”)联合法律界同仁、博物馆专家,发起一场线上研讨,十几位颇有建树的行业嘉宾结合自身专业,探讨法律文化与博物馆行业的融合与发展。六家平台同步直播与转播,吸引了万余人次实时观看,共同领略“博物馆的力量”。
致辞篇
5年前的国际博物馆日,律师博物馆开启了筹建之路。5年过去了,从无到有,关注并参与律师博物馆建设的人由少到多,从律师圈拓展到法律界……如今作为博物馆界的一员,律师博物馆承载的不仅仅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期待,也成为了博物馆大家庭的新生力量。在本节议程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与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孙国瑞为本次论坛的开幕致辞。
焦洪昌在致辞中表示,“人类的信仰、文化、未来与发展,都将通过一座座博物馆的记录和见证,而得到彰显和预见。”他强调了律师博物馆的民间性、公益性和价值意义,认为“律师博物馆等大量民间博物馆的不断涌现,展示了各行各业的独特风采,也彰显了蕴藏在其中的公益之心。通过律师博物馆,我们能看民间法治的力量与发展。”
“很高兴能和各位朋友在线上相聚。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我们希望通过立法司法等促进博物馆的发展。”孙国瑞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并对律师博物馆的筹建与落地过程给予肯定,“博物馆的力量能改变社会,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关系,意义非凡。”
中国律师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社会价值
中国律师行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的精彩瞬间、重要节点、荣辱兴衰与伟大精神,值得保留、纪念和传承。而律师博物馆,正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怀着为律师行业“留住历史、纪念历史、传承历史”的初心,律师博物馆感召了大量热心公益事业的法律人,积聚着行业正能量。在本节议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首任院长徐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执行总编辑刘桂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原副会长宋建中、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在辰等嘉宾围绕律师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社会价值展开精彩分享。
“律师博物馆的建立,要追溯到十年前。这十年间,我们与大批具有公益之心和行业担当的同仁一起,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中。”徐建回顾了律师博物馆的筹建往事与发展历程,包括由新中国001号律师任建新题写的馆名牌匾等,并强调了其价值所在,“博物馆的价值是,不仅从展品中能看到中国律师成长的历程,还能在口述历史里聆听到中国律师群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为中国法治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展望未来,中国律师博物馆必将成为公民的普法教育基地,成为律师荣誉的纪念馆,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律师世界的窗口。”
“通过律师博物馆有形的载体,我们能了解到律师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演讲中,刘桂明通过三个词,将博物馆对律师行业的价值概括得恰如其分。他表示,“首先,是‘知古鉴今’,因为有了律师博物馆,我们才有了解昨天的机会;第二,是‘叙旧话新’,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对历史进行挖掘和探讨;最后,是‘继往开来’,我们不仅要留住历史、纪念历史,还必须将其传承下去。”
作为律师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宋建中对一道致力于律师博物馆筹建运营的相关部门领导、律界同仁、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律师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她表示,“律师博物馆下一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将探索更好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后的第一代律师,中国律师42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并见证了其从无到有的旅程。未来我们将用更多精力,整合更多资源,把律师博物馆这项事业做好。”
通过对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孙在辰详细阐释了博物馆筹建的初衷。他强调了一代代法律人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并呼吁各位同仁共同参与到律师博物馆事业中来,“博物馆之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博物馆肩负的责任很重,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历史不是过去,历史就是现在。有了昨天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辉煌;而我们今天又是历史的缔造者,我们的付出必然换来律师行业与法治中国更好的发展。”
法律文化与博物馆的发展
在本节议程中,京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田文昌、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进喜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赵中男等三位嘉宾共同探讨了法律文化与博物馆的发展。
“从对法治概念的认同走向对法治理念的认同,正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和任务。”田文昌对律师博物馆的建立表示肯定,并强调了其在传承法律文化上的重要价值,“律师博物馆的建立恰逢其时,势在必行,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触和感慨,中国律师行业太需要这样的博物馆!中国律师的历史较为短暂,仅有一百余年,这在世界法治历史洪流中是绝无仅有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社会各界对我们律师群体的认识和评价都难免偏颇,律师博物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进喜强调了律师、律所及律协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还对律师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活动策划建言献策。王进喜表示,“把律师、律所甚至律协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将变得尤为关键。首先,能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其次,有助于推进展品及藏品的收集与捐赠;第三,能帮助律所和律协记录自身的发展历程;第四,还将在人财物力上给予博物馆莫大的支持。”
本次论坛聚焦法律行业与博物馆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发展,本节特别邀请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赵中男,分享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与法律文化。在演讲中,赵中男表示,“故宫这类宫廷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有较大的差别,二者具体的法律问题也有差别。从古物陈列所到故宫博物院,从民国相关法律到动乱年代的保护,故宫或多或少都伴随法律文化的发展,而博物馆事业的进步,必将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文化的完善。”
律师文化与博物馆的融合
本节议程中,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北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周大伟、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丁立莹。他们围绕律师文化与博物馆的融合展开分享,观点碰撞,金句频出。
刘瑞起分别从律师博物馆的定位与内涵和律师视角下的博物馆概念两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律师博物馆不仅要成为展览馆,还要成为律师文化的展示平台和律师行业的交流平台。它将不仅仅是对器物的搜集与堆砌,而是要有自主的价值意识和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法律职业群体迅速成长,蓬勃发展,博物馆的建立实在很有必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周大伟深入介绍了律师职业的发展。对于律师制度恢复后律师行业的发展,周大伟感慨良多,“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面,我们要把一些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先进国家的所有法律方面的关键词,在我们启蒙的过程当中快速消化一遍,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中律师又面临了种种新的考验。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国内走向国际,从筚路蓝缕走向发达繁荣,这一路上的荆棘与坎坷是有目共睹的。”
丁立莹对律师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法律的历史应被置于更高的地位,“人们常常去关注和寻求那些似乎更具决定力的领域,而视法律变迁为普通历史。然而,只有纵横经纬,方知法律史记录的是任意与规范之区别、躁动与理性之分野、傲慢与尊严之两途,法制史写满对与错,得与失,长憾和信念。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交汇于法治中,此火不灭,史中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博物馆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
本节议程中,首都博物馆二级研究员黄雪寅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雅娟从博物馆视角展开分享,贡献跨界智慧。
黄雪寅围绕博物馆蕴含的文旅资源、“博物馆家族”的存在价值等话题,分享了如何从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推进文旅融合的博物馆建设等内容。她认为,“对当代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博物馆‘为人民服务’是其存在的价值。只有观众与博物馆建立长期共存性,才能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作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雅娟对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有着深入研究,这也是她分享的主题——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通过对博物馆陈列设计起源、展柜设计、借鉴方式等内容的剖析,朱雅娟描绘出博物馆一幅幅从无到有的设计“蓝图”。她同时肯定了律师博物馆的设计方式,“律师博物馆的内容安排与创意设计都是恰如其分的,在疫情期间,通过数字化‘云上’逛展也是值得推广的做法!”
博物馆法律问题研究
在本节议程中,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家力从“博物馆的定义、性质与功能、我国博物馆的二元体系、我国博物馆藏品的法律问题、我国博物馆的法人财产权问题、我国博物馆的知识产权问题等,深入阐述了博物馆的法律问题研究。
“60多年来,全世界及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的认识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定义也一再被修订。律师博物馆的行业和属性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围绕在其中的法律问题。且从律师业务上来讲,这也是一个比较专业和热门的领域。”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法律学者、博物馆专家及资深律师,从三方不同视角探讨了法律文化与博物馆行业的融合与发展,其成功举办将成为中国律师博物馆对“国际博物馆日”的最好献礼。正如徐家力在总结致辞中所说,“本次会议可谓是多维度、全景式的分享,未来我们要从中挖掘研究方向,细化成工作成果。我们对博物馆的未来共同抱有最殷切的期待!”
来源:律师博物馆 律史钩沉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