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斌:在光影世界突破时空界限

 2021-11-04 20:26:25  浏览量:23764353

来源:中华儿女新闻网

DF201805147597685.jpg

郭子斌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际摄影学会会员

中国摄影师协会高级摄影师

中影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CCTV《 品牌故事 》制片副主任

中国经济报道影视中心 艺术总监


  郭子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兼修影视编导。1997年3 月,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展厅举办个展,获电影学院学生影展第一人证书。

  郭子斌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师协会高级摄影师及终身会员。2016年度中国摄影年度人物奖。同年又被吸纳为国际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国家摄影会员。多年以来曾为诸多新闻媒体、影视机构及报刊杂志社聘用首席摄影师,拥有个人影音工作室。于2010年5月12日创立北京中影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对于已近天命之年的郭子斌来说,故乡有着多重的含义:是生命的起源,是情感的归宿,也是艺术的符号。郭子斌离开故乡已近四十年了,时过境迁,故乡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而与日俱增的却是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子斌出生于鲁西南的一个小乡村。那时的乡村自然风光优美,民风古朴。因为父亲到辽宁参军,郭子斌自幼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最初所受的教育以及情感的形成,与朴素的老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小的时候,郭子斌就跟随姥爷学画,使用的绘画工具虽然极其简陋,但他的艺术天赋很快得到了开发。郭子斌自顾自地画画、画器物、画鸡蛋茶壶、画牛羊、画草筐、画英雄人物,自由地遨游在想象的世界中。

  考大学时,郭子斌首选天津美院和中央美院。尽管专业考试两次均通过,然而因为文化课分数的关系,还是遗憾地与之失之交臂。在社会上飘荡的一年中,郭子斌偶然地接触到摄影。当时一个朋友的父亲是报社的摄影记者,家中墙壁上挂有许多照片。郭子彬去串门时迷恋上墙壁上图片,脱口而出了一句让大家都瞠目结舌的话:叔叔,我要有相机照得比你好。后来,这位朋友的父亲成为了郭子斌摄影之路的启蒙老师。

  后来,郭子斌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了人生的第一部相机。往事不堪回首——那时他一个月工资全部加起来才34块钱,于是他生活上节衣缩食,整整一整年没乱花过一分钱。第二年春天,郭子斌终于买了一台二手的国产珠江牌单反相机。他欣喜若狂,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把相机放在枕头边把玩。每天晚饭后,郭子斌就骑自行车十多公里去住单位的单身宿舍,用床单湖住窗户、用饭盒和大碗冲洗胶卷,自制爆光箱与放大机、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骑自行车远行搞创作,回到单身宿舍便通宵达旦的放大像片。

  没过多久,1986年郭子斌第一次获得全国的摄影大奖。可以说是天意让他选择了摄影。

  郭子斌15岁离开山东故乡到邯郸,进而又来到北京。在此后的30余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从接触相机的那天起他就开始了对故乡记忆的寻找。

  1986年,郭子斌的摄影作品《童年的回忆》便获得“国际和平年摄影大赛奖”,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所拍摄的作品,真实地呈现了人在天地间的存在,以及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渐渐消失的土坯房,暮色降临时的袅袅炊烟,老人孩子,小河田野,牛马鸡犬,都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这一切与他的记忆、他的情感丝丝相扣,无法割舍。

  2008年,抚养郭子斌长大的爷爷奶奶故去。近十年来,乡村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曾经熟悉的街道、小湖泊都已无法找见,记忆和现实也已残缺不全。这种物非人亦非的感觉让他更加孤独。

  对时间和空间的无力,无法和时代同步使他莫名的痛苦。于是,随着环境与思想的转变,故乡在郭子斌的思想中出现了两种含意。一种是生长之地,是父老乡亲和一方水土形成的记忆与情感。另一种则是生命的起源。在他看来,人类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生命来自于宇宙。这一思想让他更多地深入探索宗教思想,了解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其作品也有了更多的哲学韵味。

  1992年,郭子斌因工作需要到新疆,从这里,他对西藏的神秘有所耳闻,而等他真正去西藏,已经是14年后了。2006年,郭子斌跟随一个朋友去拍记录片,因为没有摄像机,只能依靠照相机来记录。然而,还没有拍完他们便遭遇了困境,所带的现金用完,无法继续拍摄。可西藏对郭子斌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想拍摄更多的照片,于是决定留下来。

  他从拉萨沿着川藏路一路步行,将身上仅剩的200元钱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换成了胶卷,拍摄了很多难得的照片。前行之路举步维艰,他只好靠给人画肖像换取食物。一个多礼拜后,他到达康定,一位素昧平生的朋友看到他的作品,听到他的境遇,非常感动,为他定了返程的车票,他才回到家中。

  2008年之后,郭子斌先后四次去过四次西藏。西藏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的最后一块净土。郭子斌在这里也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和身体都变得清澈起来,身体的舒适让如同上瘾一般痴迷。喇嘛的念经声,沿途的朝圣者,草原的牦牛,起伏的山峦河流,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着迷。他似乎到了另外一个故乡,是灵魂回归的地方,曾经在梦中渴望的家乡,居然在西藏找到,这给他的心灵和身体带来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感动。然而,随着藏族的汉化,原始的记忆越来越淡,以前感觉到的精神震撼越来越少。当郭子斌再一次次地去往西藏,已经不是再追寻未知,而是上溯生命的本源。

  凭借坚韧的意志,从一个贫穷的小乡村一直奔波到现在,郭子斌一方面感慨皇天不负苦心人,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认识。

  通过作品,郭子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古朴本善的世界,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生活,通过平实的记录再次呈现出丰满的形象。对宗教文化的研究、对历史脉络的探寻,让他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当下,而是更加深远的时间与空间中。

  在郭子斌心里,摄影就是一种美术。区别就是使用的材料、设备不同。从光线、构图、内容、创意、思想、感情几乎都是一致的、共通的。是摄影和美术,把他拉入到天文地理之中,拉入到大的博学的思维当中,这一切都是美学思想带给他的。在个人的辗转漂泊的经历中,他也感受到人与境遇的不同,从人性的善恶美丑之中,认识到更多的历史变幻与沉淀、感悟到生人命的长远而伟大。

  虽然当下数字化替代了胶卷,手机替代了相机,当下社会条件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显示一把的存在感。但正因如此艺术家也该更清醒的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精华与糟粕?人们要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有限的生命中去感受到更多的天 地 人的人文情怀。

  郭子斌认为,一切艺术家最高目标在于表现他对人间宇宙万物的感应,发掘最动人心弦的情趣。艺术如果不能唤起人类最深切的同情与共鸣,哪怕有多么玄奇诡异的发明,都只是艺术的堕落。

  与西方艺术比较起来,那些惊心动魄的悲壮,深沉的哀伤,人间可感可怀,可歌可泣的慈悲以及凄凉孤寂的情感,不可否认的在中国绘画及中国摄影上,可疑地被受到压抑与排斥,而这些却正是人生最动人心弦的经验,最普遍存在的人生际遇,生命的爱恨与生死才是古今中外第一流艺术家最伟大最隽永的主题。

DF201805149144230.jpg

DF201805142838175.jpg

DF201805141869231.jpg

DF201805141123406.jpg

DF201805143513919.jpg

DF201805143730988.jpg

DF201805144027238.jpg

DF201805145072895.jpg

DF201805149020719.jpg

DF201805141760671.jpg

DF201805143750347.jpg

DF201805147486232.jpg

DF201805145282378.jpg

DF201805144430403.jpg

DF201805149734209.jpg

DF201805148979647.jpg


底部图片.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等,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媒体+商协会+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