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海珠 绽放新活力

 2022-07-25 20:58:20  浏览量:3473169

标头.jpg

  中经在线讯 熊辉 王海珠荐稿 常梦)海珠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珠江前后航道环绕,74条河涌纵横交错,46公里珠江岸线环绕,面积9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万人,GDP近2500亿元,拥有广州城市地标广州塔、中国对外贸易窗口广交会、全球最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等城市名片。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围绕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时代课题,聚焦国内老城区普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动能接续转换不顺畅、产城人融合不充分等问题,通过空间再造、产业重塑,走上高质量发展“涅槃”之路,着力打造具有经典魅力、时代活力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的“海上明珠”数字生态城,走上高质量发展“涅槃”之路,探索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提供借鉴样本探索经验。

4764b503-4804-44b1-9685-e0a8c161543b.jpg

  一是以“协调+联通”激发城市功能新活力。规划建设“一区一谷一圈”。发挥东中西地区各自比较优势,推动空间再造、产业重塑,建设三大功能片区,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区发展格局。在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筑“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创新产业新高地,打造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在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整合大学、大院、大所优势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在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打造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聚焦46公里环岛江岸线,以“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推动沿岸道路通达、空间改善、能级提升,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前航道打造文化、多元、精致的魅力水岸,后航道打造创意、生态、活力的创新江湾。建设湾区畅行之城。注重“内联外通”,加快推进广佛城际轨道环线、穗莞深城际轨道琶洲支线等建设,融入广深“半小时交通圈”。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竣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的水上跨境新通道和交通旅游新枢纽。

1.jpg

  二是以“数字+产业”激发产业体系新活力。提升科创策源能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落户琶洲,聚焦“算法、算力、算量”,建设智能计算中心、算法产业园,加强算法和芯片研发,打造“琶洲算谷”,做强产业“内核”。目前琶洲地区集聚了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唯品会等50多家龙头企业 ,企业数量超3.2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3600亿元。推动工业回归。发挥百年工业前沿地底蕴,实施都市工业“强心”工程,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珠江科技创新园开工建设,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都市工业园,到2025年将新增10个都市工业园区、释放超过100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以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为引领,大力发展体验型消费、文化消费、数字消费、时尚消费新业态。在琶洲南区规划建设体验式超竞消费综合体,打造电竞产业的“迪士尼”。中大纺织商圈实现数字化转型,举办广州市时尚产业大会,海珠区获评“中国纺织时尚名城”称号。广交会展馆四期拟于今年秋交会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

1000.jpg

  三是以“传承+利用”激发城市文化新活力。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孙中山大元帅府、一劳大旧址、十香园、邓世昌纪念馆等保护利用,活化历史街区、红色史迹、工业遗址,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不可移动文物16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中共南石头特别支部遗址纳入2021年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黄埔村被认定为第二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实施文化产业聚能计划。改造提升一批主体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太古仓特色美食文化展示区、珠江琶醍夜间消费集聚区等文旅热点。广州文化馆新馆竣工,广州国际媒体港获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推动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加快建设。拥有陈李济、禾穗、双桥等21家老字号,名声远扬。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举办海珠区首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以广州塔、琶醍、江南西等示范引领项目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文商旅融合样板区,建设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提升岭南书画艺术节、走读海珠等品牌影响力,海珠区被评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以“低碳+转化”激发城央生态新活力。建设城央生态宜 居区。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引导高污染、高能耗业态迁出中心城区。全区河涌水质V类及以上达95%,连续多年在全市河湖长制考核中名列前茅,PM2.5、PM10 等指标持续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高标准打造全市首个党建公园、洲头咀智慧碧道,阅江路上线全市首条有声碧道。构建多样化湿地生态体系。在海珠湿地发现以海珠命名的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海珠湿地获得第12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作为全省唯一项目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统筹利用湿地周边11个村社资源,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EOD),打开湿地边界,让湿地融入城市,建设环湿地价值圈,形成“湿地+林荫大道+都市圈”界限分明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通过“湿地+”模式,引导泛消费产业、文化产业、科研业、总部经济等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构建海珠湿地整体产业生态,打造“两山”转化海珠样本。

  五是以“政策+服务”激发营商环境新活力。“安商暖企”振信心。建立安商暖企“五个一”工作机制,印发《区领导暖企工作八条措施》搭建“用心办”高质量企业服务平台,为全区重点企业精准“画像”,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上半年全区各单位区领导走访服务企业450家次,各部门、街道累计走访企业4000多家次,协调解决规划调整、原材料供应、交通物流、规划调整、施工建设等一批问题企业诉求200多个,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首席服务”提品质。加强服务资源集成,建设To B端+To C端相结合的首席服务官体系,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滴灌式”精准服务,海珠区连续三年获得“最佳引才城区奖”。“政策赋能”强保障。建立“10+1”产业政策体系,涉及都市工业、产业互联网、楼宇经济、专精特新、游戏产业、算力算法、国际消费、产业载体项目引入、企业上市、版权经济、数字经济人才等领域,紧盯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要素供给,精准稳链、补链、强链,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供稿: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

李满红、谢政威

16507116977988511.pn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629c78edcb9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