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讯 2020年注定会成为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一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疫情,不仅使人类付出了数十万人生命代价和巨大经济损失,更是搅动着世界局势变幻莫测;不仅是对各国应对能力的大考、更是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冷峻检验!这场检验与大考,既非麻木不仁无关痛痒、又不会是“考试”后的平静如初,而是下一“接力赛”的伊始!尤其近些年来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多重予盾层层叠加、大国博弈不断背景下,疫情的降临无疑为人们增添了崭新看点!
显而易见,在全球疫情阴影挥之不去、世界经济哀鸿遍野的当下,中国再一次展示出了卓越者的风姿!不仅以最快速度控制住了疫情与将损失减小到了最低限度,更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苏!尤其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国以3.2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由负转正的极大转变,无不令各国刮目相看,这对处在大衰退阴影中的世界经济,无不成为极大亮点!尤其这一成绩产生的背景,原本经济增长的趋缓、中美贸易战硝烟未尽、百年不遇疫情突如其来的三层不利因素叠加,其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而中国人民不仅顶住了重重困难、实现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更是创造了经济V型的迅疾转换,堪称又一壮观景象!尤其伴随近日“新基建”、“双循环”等政策的出台,显然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无不是党中央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审视度势,对我国长远发展的又一伟大战略布署,其意义一定是重大而深远的!
另一方面,面临发展依旧不平衡、国内外环境之复杂、问题与矛盾的凸显、既定目标实现的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等客观形势,我们显然再难以用单一方式和手段去应对现实中的问题矛盾。以多元化、多角度、统筹性方式手段,积极应对更加复杂的发展形势,俨然成为了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我国系统性能力建设的脱颖而出便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意义!
显而易见,这里的“能基建”,一定是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而非其它什么。其根源就在于,能力具有着覆盖的广泛性、作用的直接性、种类的丰富性、价值体现的明显性、意义的深远性等方面特征。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谁可以成为“例外”、也没有哪个方面是能力空白,区别在于表现方式的不同。顾名思义,既然是以“能基建”为名义的,便一定是以社会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基础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它既是社会环境的、又是不同角色的;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既有硬件的、又有软力量的;既是内容丰富的、又是范畴广博的,这是发展现实和能力特征所决定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稳定能力、大众就业与消费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社会成员抵御风险能力、群众互助能力、政府服务管理能力、社会汲取能力、基础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保障能力、市场秩序维护能力、协调化解矛盾能力、趋势研判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既是涉及方方面面、又是由诸多因素而形成;既是现实客观存在着、又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别只是表现状态和作用程度的不同。当然,相应内容也会伴随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或许,人们总会有这样的疑问,能力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能力?这显然是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能力是现实生活最司空见惯的,人们对它的称谓运用也是随手捻来。但当提高到相当水准的时候,既没有现代科学哲学的解释、更无相应量化标准,往往引起人们的困惑!这既是能力自身的悲哀,更是人们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下对其认识的匮乏所致。实质上,即便依照现代科学哲学去认识,能力在除开现实应用性外,更是有着集构成、作用和建设等多方面为内容的庞大理论体系,其发展变迁也是由诸多要素所形成。单从能力定义来讲,可以概括为“在一切动态世界中,能力是所有存在与行为的前提,因为只有它才可以为人们提供所需求的驱动力,区别在于表现方式的不同”。现实世界也是如此,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由包括人在内的诸多角色与要素所构成,无论构架的变化纷繁,但它终究是人们不断进步的结果,进而也决定了能力在相应过程中重要性。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任何情愫与愿景的什么所能胜任的,即便人们有着情绪激昂下的种种,但仍需要经过能力转换而实现相应目标。从现实中的引证方面,能力作用与表现也是随处可见,不仅有着种类的繁多、而且始终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从个人奋斗到企业成长、从政府治理到行业竞争、从社会进步到国家富强、从弱势的饱受欺凌到大国霸权行径,表面上反映的是世界中的林林总总,实则都是能力起着根本性作用!大国的霸权如此、强者的豪夺也是如此,同时也没有任何能力匮乏者会成为行业巨头!伴随时代不断发展进步,能力所具有的特征不再仅仅是博弈与竞争范畴,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效率提高的手段、改变与进步的途径、衡量人与事物的标准、客观认识世界的维度,也便决定了社会中各方面能力作用的极端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基建”并非概念的拼凑,而是具有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无法替代的功能。
毋庸置疑,“能基建”与传统基建及其最近提出的“新基建”有所不同。即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均有着各自侧重点的不同,前者是以公路、高铁、桥梁等方面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后者则是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各自有着涉及领域的不同。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出,两者的共同特征均是以所处不同时期背景下,以经济与发展为着眼点的,这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与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手段!尽管有着这样的背景,但从社会整体性发展进步角度看,上述还是有着相应局限性。因为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经济发展固然是根本性问题、也与现实中诸多问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并非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能代表社会进步的全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包括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但多重问题矛盾的加剧也是不争事实!如果说这些是当时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或必然过程,那么在当下和未来发展中,这种态势便难以继续下去了!尤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台,对新时代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现实发展的实际状况看,相应方面的表现欠佳或逊色于经济发展也是不争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又有主观因素的;既有各个方面条件制约的、又是在于治理手段匮乏的,但最根本还是缺少相应方面的“抓手”!更进一步看,如果说曾经“基础建设热”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始端、以“新基建”崛起将为中国未来经济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那么在社会整体性进步与发展方面,始终缺少一个有力“抓手”也是不争事实,进而导致了党中央诸多良好政策方针落实效果的不尽人意。而“能基建”则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成为实现各方面目标的崭新驱动。
和传统基建与“新基建”一样,“能基建”也是需要相应力量投入的。因为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没有任何进步是自然形成,它必须需要一定力量的推动,这和其它事物发展没有本质区别。同时,但凡各方面的投入,都必然有着效率与风险的考量,否则便会失去应有意义或财富的浪费。“能基建”在相应方面表现显然要良好的多,无论风险规避还是价值产生,都有的令人信服的卓越表现!首先,无论哪一方面的能力载体、构架与设置、作用与表现、价值与影响,都是现实客观存在或人们能够感知到的。没有任何的玄幻、更不是概念的假说;没有怎样从无到有、更不具对未知的探索,因为现实中没有哪个环节是能力的空白、也没有任何方面不需要能力,区别只是运用程度或表现状态的差异。“能基建”的作用使命在于,它没有任何在不确定中的投机与冒险,而更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加固与增强,所以没有其它领域相应所具有的投入风险,更不会出现动则天量投资的“打水漂”!即便有着不同领域见效表现的差异,在除开实施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的及时矫正完善外,最保守的还是将相应投入沉淀于了社会各个环节中,成为了对社会的弥补与滋养,至少没有白白浪费掉!或许,它在单纯经济数据表现并非如何炫耀与明显,但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一定是表现良佳的!而伴随“能基建”的深入与推进,它的利好一定是惠及更广泛大众和社会整体进步的,也必将是中国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从现实境况看,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在内的社会整体能力的升级,也必将影响和带动经济的发展。有谁能够否认一个人能力的提高不会带来收入增加、又有谁不承认企业能力增强所带来竞争力提高?有谁能够否认政府能力提高所带来良好管理效率、又有谁不承认社会整体能力升级所具有着力量的必将绽放?所有这一切,也一定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尤其依照我们国情之复杂、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存在、既定目标的客观要求等,显然再难以用单一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矛盾了!曾经的“东北经济困境”、西部发展的再次提及、近期的“地摊经济”方兴未艾等,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样背景下,经济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己成大势之所趋!而“能基建”的推出,一方面是对相应方面的助力、另一方面则是当愈加丰溢投资沉入社会之时,也一定最大程度的提高与增强社会各个方面的殷实性。更进一步说,在历经长期倚重经济发展后的今天,也应是到了“返哺社会”之时!
毋庸置疑,时代发展到今天,无不又处在一个崭新节点上。对外而言,世界形势变幻莫测、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的增加、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内则是发展与问题同在、多重矛盾的叠加、各种差距的拉大、社会失衡现象的严重、大众焦虑的攀升、诸种风险的潜在、既定目标的尚待实现等等。所有这一切,既是以往发展中的累积形成、又是客观存在下的必然面对,而所有这一切都非单靠发展经济所能够解决的。更进一步说,在上述状态得不到缓解态势下,愈是经济的表现良好、愈会使相应态势向着消极方面加剧,因为经济发展本身非但不具备促进公平的效应、反而起着相反作用!社会财富的增加往往会导致与加剧各方面的失衡,这是社会所不能承受的、也是被太多事例所证明着的。要扭转这一态势,仅仅依靠社会自我调结不行、依靠市场的良知也不行,它必须是以政府为主导下,充分调动各个方面资源力量的统筹协调。同时,时代的任何方面进步都非仅仅愿景与理念的,而必须是有着实施细则与规划目标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能基建”无不成为最佳的选项!因为它会最大程度迎合了当今发展需求,弥补了以往发展的短板、平衡了各个方面关系、缓解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促进了各阶层间的和谐、增强了社会的韧性。这既是再多财富也买不来的、也是缓解了困扰各国发展的最大难题!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有着诸多优秀发展理念与美好愿景,但都离不开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即便有着一定偏颇性存在,也应是“特定环境”下暂时性的、而非任何理由的常态化,由此也足见“能基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倘若有了“能基建”的强大驱动,人们各方面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与提高、社会一定会变的更加殷实和充满韧性!而当“新基建”与“能基建”齐驾并驭之时,必将使中国发展的航船行致久远!
作者简介:
刘民乐 独立学者 、能力分析师、原美国《机构投资在线》时事评论员、《世界华人网》评论员。曾在中国改革报、大众科技报、中外产业杂志社等单位。其间主办参与“中国民办教育与民营经济合作发展论坛”、《首界全国高校招生人峰会》,时在新华网、香港《凤凰周刊》发表文章等。自2011年至2018年任《机构投资在线》时事评论员,发表数百篇逾百余万字文章并己结集《转型突围》、《趋势与治理》、《新常态新视觉》等文集。同时在能力研究方面有着近十年经历,日前己完成《能力新发现》、《能力建构》等作品。关于能力系统性理论阐述愈百万字左右,并开创性提出“大能力观”概念及其七十余万字的系统性能力研究。现在《世界华人网》及联谊会担任顾问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统筹理论、能力学与应用、能力经济、边界、纵横、空间思维、预警与前瞻、等领域。
发布:中经在线
作者:刘民乐
编辑:熊辉 王海珠
荐稿:王京忠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