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期《榜样中国 * 人物专访》宋瑞

2022-06-21 17:39:11

1653532022646617.jpg

1653532022316725.jpg

第982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脱贫攻坚的带头人

——访“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宋瑞

微信图片_20220621171621.jpg

微信图片_20220621171626.jpg

主持:汪 漪

嘉宾:宋 瑞

编审:汪 漪

校对:郭春艳

时间:2022年06月18日晚20:00-22:00

地址: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简介】宋瑞,女,196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二级巡视员,息县弯柳树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

  自2012年到息县弯柳树村驻村扶贫至今,四轮驻村,十年坚守脱贫攻坚战一线,抱定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和信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部署,紧紧依靠帮扶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忠诚干净担当,克难攻坚,无私奉献,团结和带领弯柳树村干群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志智双扶、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人民幸福”之路,并带出一支“四铁”村级干部党员队伍,育成村民发自内心“听党话、感党恩、跟的走、奋斗圆梦”的新村风,使昔日打麻将成风、孝道缺失、垃圾围村的“穷乱村”变成了今日闻名全国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明星村。

  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华孝心示范村”“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信阳市美丽乡村”。该村的显著变化和扶贫成效引起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先后有130多个省、市、县、乡、村来村参观考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宋瑞同志先后被评为“2016年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8“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20621171945.jpg

1655803212312.png

  她坚守乡村扶贫十年,把乡亲们当亲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硬是把一个“脏、乱、差”“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变成了“中华孝心示范村”“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

  主持人:大家好!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在线节目,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汪漪。

  是什么力量让宋瑞书记在贫困乡村扶贫十年?是什么信仰让宋书记坚守在乡村的第一线,今天我们有请她来到节目现场给我们做精彩分享,大家掌声欢迎她的到来!

  宋 瑞:大家好!我是宋瑞,感谢《身影》和各位老师!

  主持人:翻开画面,宋书记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形象展示在我眼前,宋书记,当您在表彰会上接受中央领导接见时,您有哪些感受?

  宋 瑞:这次来北京受表彰,我除了激动、振奋,更感到这是对我新的鞭策和鼓励。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场总结会,更是一场动员会,乡村振兴,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和我们弯柳树村党支部会继续做好村民的孺子牛,做好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主持人:您是何时委派去扶贫的呢?

  宋 瑞:2012年10月,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选派我到结对帮扶村信阳市息县弯柳树村开展帮扶工作。十年来,我以结对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为重,三次主动放弃回总队机关工作的机会,顾得了弯柳树村这个2370多口人的大家,就顾不了自己的小家。至今已四轮驻村,坚守十年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

  主持人:您当时到息县弯柳树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现状?

  宋 瑞:十年前我刚入村时,就将弯柳树贫困户一一访遍,我发现,很多贫困户家中一贫如洗,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床、像样的碗都没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就住在村头低矮潮湿的“趴趴屋”里。“想到他们的苦,就睡不着。”晚上,住在贫困户家中的我一夜难眠,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弯柳树的问题,不仅是“贫”,“病”得也不轻。

  “脏、乱、差”是村子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房前屋后、河渠坑塘,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乱舞的蚊蝇;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电线杆上;村民家中,杂物胡乱堆放、难以下脚。

  通过深入了解,我发现:子女不孝、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是村子的“三大毒”。村头“趴趴屋”、茅草屋、西瓜棚,里面住的都是儿女成了家被赶出来的老人,甚至发生过老人自杀的极端事件。外地做买卖的人都绕着村子走,曾经有位于村内的部队农场用来耙地的铁耙齿,被人偷偷拔去卖了,从此,外人戏称这个村是“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更让我无奈的是,村两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我第一次到村部,破破烂烂的房子,杂草灌木长了一人多高。两个村干部一个自己有个小养猪场,一个常住城里,很少露面。“这种情况下,群众有事儿找谁?贫困户有困难找谁?”

  当我为村里争取到的第一笔扶贫资金下来时,40万元的科技扶贫款竟然没人领,村民说:“给钱就行了,让我们种、让我们养,我们不会。”我一听就懵了,给钱都不要,这贫该咋扶啊!因此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主持人: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于是您用行动来改变乡亲们,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顿,使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宋 瑞:这时我感到,得从改变人心开始,先扶起志气和智慧,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境由心生,那就先从改变村环境开始吧。我带领志愿者从打扫卫生开始,我们干了3天,村民感动了,纷纷加入进来,干了20多天,拉走了100多车压缩后的垃圾,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庄,村民笑了。

微信图片_20220621172214.jpg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接下来我拜访老党员和村民,推选出年轻人加入村班子,接着我又动员爱心企业家捐资30万元,在村头平掉了一个垃圾坑,建起了简易板房的道德讲堂,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基层的核心价值观,讲孝亲敬老、勤劳致富,唤醒人心。

  从开始发放礼品吸引村民听课,到后来大家抢占座位听课。人心觉醒了,村民变了、村风正了,核心价值观变成了老百姓的好活法。

  我村的贫困户骆同军戒了酒瘾和牌瘾,立志为儿孙做个好榜样,他到村企业上班,妻子在家开起了农家餐馆,全年一家的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日子越多越红火。

  人心一变,奇迹出现,村民勤奋肯干、彬彬有礼,全村洋溢着温暖和幸福。

  有德了就有财,吸引了9家企业到村投资,形成了弯柳树村级扶贫产业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成了产业工人。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我入村时的1900多元,提高到2021年的19800多元。

  主持人:在扶贫的道路上,有苦有甜,面对改革的困难重重,你们是如何做的?

  宋 瑞:当时很难,当我铆足劲要干些实事,彻底改变村里面貌,然而没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却都冒了青烟......

  脱贫靠产业。2013年初,我跑前跑后,终于争取到一笔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支持弯柳树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烧起了第一把火。然而一个多月过去,钱却一分也没有发出去。村民说啥的都有:“钱平均分了不就妥了,还要种啥养啥?”“听说要按手印、签合同,钱领了还不能用来打麻将?!”“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没人领最后还得分给大家!”......

  最终,这笔钱又被上级部门拨到别的贫困村,煮熟的鸭子真飞了。村民议论纷纷,我落了一身埋怨。“给钱都不要,这贫咋扶呀?”我干着急,可也没办法。

  2013年春节前,岁末年初,我所在的河南调查总队领导率队到村里慰问贫困户,可没想到刚慰问到第二家,一行人就被村民给围住了。“为啥给他们家发东西?我们家也困难,也需要慰问......”围堵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发泄不满。后来了解到,起哄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贫困户,其中有人住的还是楼房,后来,县调查队长给那几人每人发放200元,这些人才散去。

  慰问贫困户的第二把火不但没烧起来,村民还给我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难堪。但我并不气馁,开始烧第三把火。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的弯柳树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戏称“水”“泥”路。我打定主意,要给村民修一条真正的水泥路。

  2013年夏天,我争取到一笔66万元的修路款。村民听说要修路挺高兴,对我也高看一眼。我找来村干部,安排好修路的事,就去忙别的扶贫工作。可没想到,负责修路的村支书私心太重,原本修的是生产路,结果却被他修成自己所在自然村的“环村路”生活路。这时群众炸了锅,直接上访到县里。向来温和的我这次恼了,但发完火发现,就算把村支书撤了职,也没人愿意干。

  三把火都冒了青烟,我碰得“灰头土脸”。我再一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时我想明白了:“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人心不变,思想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上的贫。”

  弯柳树虽然“病”得不轻,可急不来。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曾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深谙中国传统道德魅力。改变人心,就从教化入手。我决定在村里开办一个“德孝讲堂”,讲授传统道德文化,一点一滴化育人心。

微信图片_20220621172756.jpg

  第一课讲授“行孝”。我讲“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讲“乌鸦反哺”的典故,也讲山东枣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课讲得深入浅出,故事有声有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人感动地流下眼泪。每周一堂课,一课一主题,讲“行善”、讲“积德”、讲“谦让”......不仅自己讲,也请人讲,邀请山东聊城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全国三八红旗手薛荣等,讲如何通过奋斗收获幸福人生;邀请中央党校教授、国学研究者,讲阳明心学、讲老子思想、讲礼义廉耻......

  后来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子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2014年开始,37户曾被弃养在“趴趴屋”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了家,村里给孝善家庭、“好媳妇”戴上红花,照片上了光荣墙。村里的“麻将队长”许兰珍戒了牌瘾,亲自为90多岁的母亲端水洗脚,母亲感动得眼泪汪汪。汪学华还被推选成村义工团团长,组织大家给村里老年人包饺子、办孝亲宴。在息县爱心企业捐资帮助下,我带领乡亲们在村头填平一个大垃圾坑,2014年建起一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简易板房作为德孝讲堂。如今讲堂已升级为一座气派的两层小楼,听众更是来自全国各地。

  主持人:通过一些努力,你们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 瑞:弯柳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荣获了:中华孝心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风文明典型村、河南省德孝文化建设示范村、信阳市美丽乡村等荣誉,受到了表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媒体全方位报道,反映弯柳树村脱贫攻坚历程的三部长篇报告文学《小村大道》《光明的道路》《润物细无声》已经出版,其中一章专门写了致良知学习对弯柳树村脱贫攻坚发挥的巨大作用。

  来弯柳树村投资的企业家常常让我感动,生产八德八味香菇酱的沈建军说:宋书记有一天总要回省城,那我们怎样把宋书记带着我们艰苦奋斗奔小康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所以他注册的八德八味香菇酱就是“颂瑞”牌,我特别感动,而且是不用任何添加剂,纯天然的理念,很受消费者喜爱。

  弯柳树村我们的扶贫产品,现在已经形成了弯柳树三宝:酵素大米、香菇酱、小村大道一本书,也都走向了市场。

  村民幸福了,自发成立了歌舞团,他们创作了“手拿锄头心向党”“精准扶贫真是好”等几十个节目,来歌颂祖国、感恩党的好政策。

  村核心价值观百姓好活法宣讲团,开着2017年白象集团姚忠良总给我们捐赠的大巴车和流动舞台车,在全省宣讲他们的幸福和脱贫的故事。我们四合院的老师,也对弯柳树村的脱贫攻坚大力支持。2017年立平老师、海峰老师,2018年方子老师、志英老师,到村儿给我们讲致良知,给我们讲美丽家庭建设。

  彭志英老师来村教我们怎样用酵素来净化土地,我们一方面用文化来净化引领人心,一方面用酵素来代替化肥、农药,净化和修复耕地,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的产品也受到了欢迎。

  由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原总导演曲良平带队创作的情景音乐报告剧《弯柳树的故事》,被中国文联列为2019年的大项目,正在村里排练,计划在这个月的月底,马上就要给市委省委汇报演出,年底进京汇报演出,之后沿着“一带一路”出国演出,向世界展示脱了贫的中国农民的风貌,展示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美好、幸福、前景。

微信图片_20220621172804.jpg

  主持人:经过十年的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您有哪些感悟?又有哪些打算?

  宋 瑞:时光如白驹过隙啊,转眼间我驻村已经10年了,从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到现在村党支部充满活力,带领全村同心同德一起干,我们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产业发展、脱贫致、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之路。

  我也荣获了“2018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我常想,我在弯柳树村十年才做了这么一点点事,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这让我更加戒慎恐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哪有贡献?只有感恩啊!感谢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后盾,感恩四合院老师和爱心企业鼎力相助,感恩弯柳树村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切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和人民!

  对照焦裕禄书记,我深感惭愧。焦书记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在兰考只有短短的一年零四个月时间,不仅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了“三害”,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座永久的精神丰碑。而我,作为一个处级干部,驻村10年才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初步走向了文化自信的道路,哪有荣誉?只有惭愧啊!

  脱贫攻坚战,是国家富强的大战略,是民族复兴的大蓝图。我作为一个奋斗在一线的共产党员,怎哪能只考虑弯柳树一村的脱贫和幸福?让中国农民都富起来、农村都美起来,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一定要找出一条可以快速复制、推广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首先在人心的振兴,而人心的振兴,唯有文化。

  回顾我在弯柳树村的10年,我们从孝道文化入手,改变人心,这条路有成效,但属于在德上讲、事上改,难度大、见效慢,且复制推广需要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想利益到更多的村庄、更多的人,就需要一个更加简便、快速方法,使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很幸运,今年“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志愿者走进弯柳树村,带来了最美家庭建设三小时学习课。教大家学会明心净心、回到良知的功夫,明白人人心中有宝藏和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超越小我唤醒大我。各自心中的良知就是各自最好的老师啊!

  这就解决了农村缺乏师资的困扰,短短两天就培养了十几位经典领读者。简单易行的方法,使弯柳树村10年探索的扶贫、扶心、扶智模式升级换代,便于复制推广,利益到更广大的乡村。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大道至简啊!

  回想2015年8月,我的第一轮驻村期限将到时,女儿临产在即,盼我回家,我也答应家人期满就归。可是当乡亲们得知我要走的时候,他们哭声一片,到县委送锦旗爱国把我留下。面对乡亲们的信赖,我只有辜负我的女儿,我选择了留下,继续驻村。

  深入用文化引领人心,同时探索用植物酵素净化修复因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失去活性的板结的耕地,解决农民说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就种不出粮食”的大问题。2016年我们拿出了300耕地,第一年水稻只有100多斤,第二年300多斤,第三年700多斤。今年是第四年,我们的酵素水稻达到了1000斤亩产。我们就特别的高兴,我们弯柳树村也是在为餐桌安全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一袋米,一本书,一颗心,一条幸福路。一袋粮食安全的酵素大米,一本《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书,一颗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和弯柳树村乡亲们致良知的心。相信弯柳树村模式,定能为广大农村探索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振兴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621172810.jpg

  修好心田,种好良田。生态弯柳树,守护大家餐桌安全!

  弯柳树村现在虽然已经成功脱贫,但是农村、农民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接下来我们要立足儒家经典《大学》实践出乡村建设的四部曲“心-道-德-乡村建设”,一方面建立制度,一方面建立人心,和乡亲们一起在明心净心上下功夫,打开心灵宝藏,开发无穷的能量和智慧。

  学《大学》,养大心,做大人,创大业,成大事,利大众!

  弯柳树村做好了,可以提供文化自信乡村振兴可学而至的方案,一村可以带万村。我们现在已经带了22个村庄,跟着弯柳树村在学习。

  昨天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对我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10年驻村,锤炼了党性,磨砺了灵魂,净化了心灵,感悟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从伏羲、炎黄、周公、老子、孔子、阳明先生到中国共产党,自古圣贤一条心,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天下的人民谋幸福。

  我的使命也越来越清晰:乘着这个伟大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致力于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为中国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匍匐在地,竭诚探索。

  民族复兴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聚志同道合之士,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反哺农村、农业,支持脱贫攻坚,连根、养根,助力实现农村建设四部曲、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有一天我会离开弯柳树村——此生我血脉相连的第二故乡,离开我一起奋战了7年的亲爱的乡亲们,但我的心会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和乡亲们一起奋斗不止。即使将来我退休了,我仍然要献身于“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再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主持人:扶贫十年,您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宋 瑞:十年来,我们立足弯柳树村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从“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脱贫致富”入手,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团结和带领该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一是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对全村党员分类登记,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微信群;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传德孝 感党恩 奔小康”“佩戴党徽亮身份”等活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曾经瘫痪的村班子和党员队伍焕发出生机,2017年信阳市委组织部把该村定为“党建工作试点村”。2020年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是文化扶心,道德育人。2013年,建起息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2014年感动企业家捐资30万元,建成可容纳200人听课的“德孝学堂”。制定《村民学习公约》,每周进行光盘教学,学习《弟子规》《大学》《孝经》等。为村民开设“幸福人生”“四德”教育讲座;开展“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老人楷模”“卫生家庭”和“好村民”评选表彰活动等,提升正气,点燃希望,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是培育产业,壮大集体。成立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村民把空闲房间改造为“孝爱客房”,接待城市老人和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德孝文化。共有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0户村民入股,收入最高的家庭达到3万多元,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左右。成立“核心价值观,百姓好活法”村民歌舞团,被息县县委宣传部选为文化下乡优秀演出团队,应邀到各地商业演出,成为村民创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把省派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注入招商引资企业,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等。

微信图片_20220621172815.jpg

  四是招商引资,产业带动。通过文化软实力招商引资,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年,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优质水果、生态有机蔬菜,养殖肉鹅、小龙虾,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动员支持村民成立息县建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带领贫困户种植莲藕,建设“荷塘月色生态园”。2018年,引进5家企业到村投资建厂,建设扶贫产业园,实施产业带贫、可持续脱贫。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到村投资建厂。

  五是落实政策,惠民利民。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累计6000多万元。新修村级道路12公里、新打机井7眼、新改建桥(涵)156座、安装路灯100盏;争取230万元建成500㎡村小学教学楼;新建300㎡安全饮水工程、1000㎡垃圾资源分类中心、文化广场等;投资1000万元建成“弯柳树大讲堂”;办好惠民实事,认真落实在校大学生春季教育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3”健康扶贫政策等。

  六是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开展了“百企帮百户,扶贫献爱心”“城乡手拉手,助力奔小康”等活动。北京上品集团等10家企业帮扶10户贫困户;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捐资捐物200多万元,帮扶贫困孤寡老人、改善美化环境卫生。2017年,河南白象集团为村民歌舞团捐赠价值百万的舞台车1辆、定制宇通中巴车1辆、灯光音响1套等。

  主持人:扶贫十年,是什么力量使您坚持到现在?

  宋 瑞:常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让你在一个省级贫困村坚守十年?我想:第一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焦裕禄书记在兰考的精神给了我坚守和奋进的力量。第二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我觉得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就能做好工作,老百姓真的“心中有杆秤”。“10年了,我现在第四轮驻村,弯柳树村就是我的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最快、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过去不会的,现在会了,过去不敢的,现在敢了,乡亲们把我当亲人,我也把乡亲们当成了亲人。”

  主持人:通过今天这个访谈,对我们节目有哪些希望?

  宋 瑞:这个节目非常好!接地气,很符合当前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各行各业更多的人走进这里,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让大家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引领社会实现新风尚,新气象!祝节目越办越好!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看到:近年来,宋瑞书记立足该村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从“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脱贫致富”入手,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团结和带领该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给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做出了示范,提供了先进的宝贵经验。

  这期访谈就到这里,下期节目见!

faed50a923c01d9d8121845b9f6bae8.jp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三驾马车”联手发力赋能企业.pdf

 ▶ 中国经济报道 简介.pdf

 ▶ 中国经济报道简介及项目介绍.pdf

164834549460407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