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期《榜样中国 * 人物专访》丁树鹏

2022-09-28 13:35:05

0.jpg

中经在线讯:(熊辉 王海珠)

1661252755880392.jpg

1661252767864445.jpg

微信图片_20220928131139.jpg

微信图片_20220928131143.jpg

第1009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光明的使者

★——访“河北好人”丁树鹏

主持:王会琴

嘉宾:丁树鹏

推荐:梁淑艳

编审:汪漪

校对:郭春艳

时间:2022年09月25日晚20:00-22:00

地址: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介绍 】丁树鹏,男,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遵化市供电分公司一名普通职工,1990年毕业于国家建材局唐山技校,高级政工师和维修电工技师。中共党员,唐山作协、河北作协会员,河北日报特约通讯员,曾在遵化市和承德滦平县驻村!

  在工作岗位上,他三十二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同时,他业余时间热衷于公益事业,孝老敬亲、扶弱济贫,积极投身到救助贫困学生、救助贫困家庭中去,直接捐助遵化贫困孩子40余名,间接捐助达1000多人以上。2013年至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丁树鹏捐出了9至12万元的善款。

  他的先进事迹曾多次得到新华社、央视网、今日头条、河北经济日报、唐山发布、环渤海网等中央、省、唐山媒体的报道。

  曾获得唐山供电公司和遵化市供电公司道德之星,遵化市供电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小组长,冀北公司和遵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遵化市第二届少年先锋队大会特邀代表和遵化市东新庄镇南岗小学校外辅导员,振兴唐山三等功,2018年遵化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北省“职工道德先进个人”,2019年度“河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20928132156.jpg

1664342537244.png

  他是一名电力工人,他用他勤劳的双手,为百姓点亮了家门;他是一名公益志愿者,他用他微薄的力量,点亮了贫困孩子的心灵;他是驻村干部,他用他的真诚,感动了贫困的乡亲们。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在他身上践行得淋漓尽致。他就是遵化电力工人、河北好人——丁树鹏。<左2>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在线访谈《身影》节目,我是主持人王会琴。

  《身影》千期访谈,我们接触到了很多领域的榜样,当然,最多的应属公益榜样,我记得,大家在疫情期间,最大的感触就是,庆幸自己生在中国。是的,我还要加上一句,更加庆幸的是,我们国家的公益团队点缀了我们中国的色彩,助力了我们每个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感恩他们无私奉献,感恩他们让我们中国更加美丽、更加温暖!

  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就是一位公益爱心人士,河北好人丁树鹏老师!有请!

  丁树鹏: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丁老师,您好!很高兴与您相约榜样人物在线访谈《身影》节目。首先您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家乡和您平时的工作情况,可以吗?

  丁树鹏:好的,谢谢主持人!谢谢亲爱的朋友们、同志们!我出生在冀东一个小城里,她的名字叫遵化市。遵化是一个千年古县,遵从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这就是遵化名字的来历。我的家乡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享誉世界的清东陵景区,有百年前皇家养生的汤泉,有明朝的古长城,有百姓自发修建的寺院建筑,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大地,特色的地方美食让遵化市有了“畿东第一城”的美誉。

  我深爱我的家乡,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1990年10月参加工作,32年我一直践行初心,做好本职工作,业余坚持公益事业,孝老敬亲,扶弱济贫,用自己的力量去救助贫困学生、救助贫困家庭。

  上班第一天,我的父母亲嘱咐我要勤勤,勿骄勿躁,多学多问。可怜天下父母心,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越来越明白父母的苦心了。我也总结出一点:我始终把干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爱岗敬业,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本领过硬。在基层工作,能刻苦学习,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并带动身边人学习提升,业务考试始终名列前茅,并且每天都会把单位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洁,巡护设备像对待自己的眼睛,百般呵护。做出了安全生产、二十四年无违章的工作业绩。先后在遵化市维修电工青工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得全市第二名和本系统变电运行岗位技术比武大赛第三名等好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在基层期间,经常组织政治学习,带领其他同志开展本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并和当地的群众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使本单位成为系统内的先进典型。

  到机关后,负责本系统的党群工作,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克服年龄偏大实际困难,努力学习新文化新知识和技能,不久就熟练掌握了新岗位的工作流程。之后便是如鱼得水,直接配合公司党委在系统内开展了“走进笔架山,树电网形象”“拨云驱霾,共享蓝天”大型签名、走进扶贫村植树造林、走进沙河公园做公益等活动,让本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极力地推动了,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深的领域深入,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多份数十万字的工作总结,对本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我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和典型经验分别被新华网、央广网、凤凰网、河北日报、河北农民报、华北电力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报、唐山电视台直播五十分、遵化电视台《遵化好人》等中央、省市和当地媒体给与报道或刊发,为遵化供电公司乃至遵化市赢得了荣誉。

  主持人:业余时间做公益,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什么机遇还是什么原因?谈谈那时候的故事。

  丁树鹏:要说多长时间,具体的也说不准了。2000年前后开始涉及,从2011年以来,我开始有意识大规模做公益了,当时还有个故事:年轻的时候,我也和现在许多年轻人一样没啥大的追求,上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偶尔读读书,就算很雅的事了。喝酒打牌的事没少干。有一天,我正游手好闲的骑着单车晃悠,耳边就好像有人在和我说。小伙子,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就像醍醐灌顶或是一声惊雷惊醒了我。我像自言自语说道,又像和我讲话的人说,我要捐助贫困孩子上学......又过了几天,透视类似的场景重现了......也许,我本人前世带有点佛性吧!

  我是名党员,党性原则不允许我深说。请大家谅解!从那以后,先后帮助本地遵化一中、西留村乡小学、铁厂镇板城联小、铁厂联小、铁厂莫屯、地北头中学、鲁家峪九年一贯制学校、下石河中学、团瓢庄中学、刘备寨一所小学等地40余贫困学生,帮助本地5--15户特困群众,每次救助,我总是亲自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并将钱物亲自交到贫困人手中。

  主持人:您的公益事业到现在多少年了?做到了什么程度?谈谈弱势群体里存在的贫困家庭普遍都是什么样子?这么多年,有没有记忆犹新的故事?

  丁树鹏:二十多年了,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看多了酸甜苦辣,心里平和得太多了。别人争权夺利,我不愿意随波逐流 ,就想干点为百姓认可的小事。在慰问过程中,有很多还是生产队或是人民公社刚散的时候的房子,房子好的又因病返贫,还有残疾人就更雪上加霜了。

  我记得我帮扶过一个轮椅上的厨师刘志刚,他以前是一名厨师,后来出了车祸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家里条件不好,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和年迈的父母、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当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多次对他进行慰问,还带动身边的爱心人士帮助他。

  因为他是厨师,可以做一手好饭菜,我就鼓励他开一个农家院,这样一家人就有了经济来源。我还经常带朋友去吃饭,帮他宣传,让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主持人:您说您每每看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您心里就很不是滋味。那么,您小时候过过这样那样的困难日子吗?可以谈谈您那个时候的经历吗?

  丁树鹏:小时候,我一家七口人,只有父亲和大哥上班。父亲每月52元钱、大哥20几块的样子,每月几斤大米可不舍得吃,得换成高粱米或是棒子面,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肉食基本上每月有两次就算好的,就这样在当时家庭还算是好的。

  1979年前后吧,我放假了,就是搂树叶,割草当引柴用,要不就是拾白薯,要不就是放猪,这就是我的活。有一回我去村外护城河边树林子里喂猪,两个猪家伙犯了啥驴脾气,就是不听我的,最后干脆一个往南一个往北跑了,惹得我这个傻小子哭了一道,向父母去告状。

  家长不急不躁让我再回去,等到我回到被两头宠物弄得昏头涨脑地,就见一白一黑的猪,晃着尾巴,正在一起吃草等我呢。

  主持人:您对于贫困学生的帮助有直接资助、间接资助和长期资助三种,对吗?谈谈您这三种资助中的平凡而又精彩的感恩故事?

  丁树鹏:主持人是这样的,长期捐助,我每年捐助二十至三十个孩子,最少每人400元,间接捐助有1000多人了,直接捐助的就像和我们的爱心团队遵化好人志愿服务团队和阳光雨露出去慰问时,自己掏的腰包,一百、五十等不等。

  我碰到过感恩的孩子很多。例如:“丁叔叔,谢谢您对我的无私帮助!您不仅解决了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更温暖了一个孩子的心......请您相信,我长大以后,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这份爱变成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好回报!”这是遵化市一名山区贫困学生闫丽丽写给丁叔叔的感谢信,信中的丁叔叔就我。

  闫丽丽是我救助的孩子之一,闫丽丽的母亲几年前患上了糖尿病,常年吃药,母亲治病、全家老小衣食住行,只靠父亲平时打点零工来维持。2011年,闫丽丽的母亲又患上了骨膜炎,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闫丽丽决定辍学。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闫丽丽家中,把500元钱递到孩子手中,对闫丽丽说:“别怕,有叔叔在,这学咱们一定得上!”

  高明阳是遵化市铁厂镇中学的一名学生,父亲患脑血栓丧失劳动力,母亲改嫁,家庭十分贫困。了解到孩子生活的窘境后,我辗转赶到高明阳家里,把800元钱递到高明阳手中,对他说:“叔叔收入不高,不然可以多资助点儿......”

  主持人:您曾被派到承德等地扶贫,谈谈您扶贫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精准细致的帮扶工作?以及对其中的精彩片段的感悟?

  丁树鹏:1999年至2001年,我代表供电公司分包扶贫村、后进村,力所能及为遵化市汤泉乡三义村、铁厂镇高拔岭村、娘娘庄六个村共计8个村庄的百姓,在用电、线路架设、电料提供各项帮助。仅三义村就提供低压配电盘10面,为高拔岭的乡亲们出谋划策推销小米1万多斤。

  2015年受唐山公司委派,到承德市滦平县驻村。通过与滦平县两间房乡大石门和付营子乡邢家沟门(现在都乡改镇了)群众和干部整整一年的零距离接触,我深切感到:农村有些情况,就像小马试过的河水,既没有老牛说得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得那么深。听过、看过、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这里面有感动、有触动,也必须加快行动。

  一、感动,缘于一种境界!

  感动之一,树梢树枝树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群众究竟如何看待现在的干部?还有没有血肉联系、鱼水深情?是不是真像有些声音那样说得隔心隔肚?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唐山供电公司工作组每到一户农家,都迫不及待地先问他们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可在村里走了一圈之后,这个最令人忐忑的问题成了最不是问题的问题。

  听听群众的声音:有解放前过来的群众说,我们怎么会恨你们干部,我过去是要饭过来的,想想过去啃树皮的时光,共产党对老百姓的恩德真是太大了;大石门开出租车的张叔说,过去是老百姓向国家缴东西,现在国家一分钱不要,种粮给补贴,养猪有保险,房子坏了补钱盖,老了还发养老钱,现在政策就是好。

  付营子乡邢家沟门的白雪说:同志们,你们工作组不要一直责备自己看我们少,你们的事很多,上下左右你们都要应付,分不开身很正常,你们能来看我们,我们高兴都来不及。

  看看群众的举止:在村里面走访,我还没到门口,老老少少都迎了出来。走进村民家,我想和他们说句话不容易,因为他们一直忙着要给我烧茶, 临走了,拉着我们的手久久不放,再三要求,这几天一定要到家里喝一杯,实在不行,下次来一定要兑现。

  还有,我们给住宿费、生活费,推来让去,说啥也不要,这就是最基层的群众!当我觉得对他们关心不够而心怀愧疚时,他们展现给我的,却是亲人一样最朴实的情感、最欢快的笑容、最博大的胸怀。

  有这样的群众、有这样的支持,我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事情不能办到 ?

  感动之二,八旬老妇总是忙,一日不死当柴烧。这句话出自87岁大姨之口,意思是人不论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劳动。

  大姨目前只有两口人在家,碰巧的是大姨和我的母亲同龄,他的儿子和我同龄,因为脑血栓瘫痪在炕上。大姨本应是颐养天年、乐享清福的时候,但仍在不停地忙碌着,院子里的柴火堆的有半人高,形成了院里的柴火小道,但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屋内一尘不染毫无异味。通过这位大姨的侧面体现了两个村子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

  以“干”求“活”,越“干”越“活”,这就是滦平干部群众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

  我们经常讲,身处社会,每个人都应当尽一份责任 , 有所贡献。乐观、向上,不抱怨、不乞求,幸福生活靠自己双手创造,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触动之一,一碗饭,一杯茶,群众眼里泪花花。为了让全县的干部弄明白“什么样的语言群众能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群众能认可、什么样的干部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在党建活动中,我们接续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请基层群众,开展群众帮学。

  在一次讲课中,一位基层群众说,要想让老百姓尊重你、亲近你,就不要出门拿杯子、坐凳垫垫子、接烟看牌子、吃饭擦筷子。通过大石门、邢家沟门两个村的驻点,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地理解。

  在村里调研,走到哪里,不论家境好坏,都先坐下来。坐,不看凳子脏净,只管一屁股坐下;群众递上一支烟,不论什么牌子连忙起身接过来,主人家如果抽烟,坚持先给他亲手点着;群众递上一杯水,不论什么杯子什么水,都双手接过来当面喝一口;不论群众的手有没有泥巴,只要拉着我的手不放,我就不先放。

  在村民张四哥家里吃派饭时,我听到几个妇女悄悄在厨房里说,这个工作组的同志一点架子没有,说话客气得很,刚才给同志那杯茶,端到他跟前时才发现有渣渣,人家也没说就喝了。

  从村民姜淑琴的家里走时,大姐拉着我们的手一直颤抖, 眼眶里含着热泪,嘴里反复说,你这么大远的从唐山来我们家,是瞧得起我、心里头有我们老百姓呐!

  后来聊起这些事,两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异口同声说,人都是这样的,现在老百姓多数不缺吃、不缺穿,不在乎你当干部给他多少东西,最在意你是不是打心眼里重视他,瞧得起他。

  群众热心待你,你若讲讲究究,其实是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骨子里保不准有嫌弃的成分。灰沾到屁股上,拍一拍就掉了,可让老百姓的心里有了“疙瘩”,再化解就难了。

  触动之二:农村遍地都是金,就看用心不用心。这几年,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尽管收入也算可观,但毕竟外出存在着许多工作和生活的不便,算算收入支出,也常常是“河里捞块板、屋里丢扇门”。而且劳动力的缺失,也成了农村很多建设无法进行、农村面貌难以得到较快改变的一大原因。

  通过调研,我发现,外出打工是一种从众心理,扎根家乡,立足本地资源,同样能够发家致富。

  大石门村张哥,自筹资金在全村水库处建了第一个养鱼池可年获纯利7.5万元。在两委支持下,好多村民种植了黄芩等经济作物,并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积极招商引资,起到了明显效果。更为可贵的是,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对邻居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大石门御龙谷项目目前所招收的工人大多是本村和周边村子的群众,不出门就能挣到钱。

  三,行动,缘于一肩使命!

  行动之一,建一本账。通过蹲点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凡事要做到胸中有数,不能坐而论道。

  为掌握大石门、邢家沟门两个村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设置栏目包括对每户家庭的人员构成、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从业情况、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支出情况、承包土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情况、家庭财产、存在的困难、主要诉求、将来打算以及对干部的意见建议等二十多项。

  尽管登记时我们的工作量比较大,但经过几天的逐户走访登记,我发现一册在手,村里的情况了然于胸,再稍加整理,主要矛盾、问题的脉络已非常清楚。

  行动之二,发一张卡。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在大石门、邢家沟门两个村蹲点时,给每家农户制发了一张党群连心卡,上面写明,发卡是为了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连民心、建强堡垒聚民心、回应诉求顺民心、铭记宗旨暖民心、同步小康固民心”。

  在卡上,我们将自己的、包村乡镇干部、村干部的职务、联系方式,以及财政所、派出所、卫生院、中心学校、供电所等基层服务单位的电话全部录入,并明确规定,电话号码不得随意更换,个人电话必须24小时畅通。如果有人员调整、单位变迁等特殊情况,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进行变更告知。

  刚发下去,就得到了群众的正面回应,说过去找村里乡里办点事,山高路远,找人不方便,跑了不少冤枉路,现在有这张卡方便多了,按卡上的电话打过去,人在就去,人不在就不去,省了不少事。制一张卡,花费二三毛钱,却把干部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主持人:你们的想法,想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你们做法,做到了百姓生活之中。这就是鱼水之情。您总是在交“特殊党费”,怎么个特殊?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可以吗?

  丁树鹏:我交“特殊党费”的初衷是: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部分居民房屋垮塌,受灾人口152万,面积12500平方公里。得知灾区急需食物和饮用水后,我立即拿着1000元钱来到遵化市委组织部,主动交纳1000元特殊党费,请求通过党组织为灾区购买一些方便面和矿泉水,送去一份爱心。

  这样的党费我已经交了10次,每次1000元。

  “特殊党费”是在特殊时期党尊重和鼓励党员缴纳“特殊党费”表达个人的心愿。以党费的形式捐款,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思想觉悟先进的表现。顾名思义,“特殊党费”就是在特殊时期缴纳的义务之外的党费。

  上级明确规定,党员自愿缴纳党费一千元以上的直接交到中央组织部。当然是一级级转交。要说特殊就是自愿,组织上不强求。据组织部的同志和我讲,我交第一笔“特殊党费”时,在河北省同等条件我是第一人。

  交“特殊党费”这样的初衷还有个原因使然:2013年春天,我先后成为唐山供电公司、遵化市供电公司道德之星称号,公司奖励我一千元。说实话,拿到钱我不知咋办了,请客?我不愿意,抹了组织的黑。正巧在获得奖励后不久,遵化电视台《遵化好人》栏目做了一期节目叫《光明的使者》。

  其中涉及到了6位孩子,我又拿出200元钱,给孩子们每人200元钱鼓励他(她)们好好上学。事后,我想想还是不得劲,正赶上汶川地震还是哪里地震,我想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为党分忧愁,就把一千元钱送到了遵化市委组织部......

  没想到组织上还想着我这点事,总在来年的春天给我寄来收据。不,应该说是党的消息,党的声音,党的阳光雨露播撒到我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党员的身上,我无比感到温暖和幸福!

  主持人:您的资助里,还有藏族学生?您是怎么和藏族学生结缘的?谈谈您资助的经过?

  丁树鹏:善心善念只为心中的那份爱。2016年6月6日,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执教的遵化籍青年教师付成龙不幸因病去世,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青藏高原。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一家人立即做出决定:替付老师继续支援藏区教育事业——每年资助几名家庭贫困的藏族孩子!我马上通过遵化宣传部门与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取得了联系,资助了3名藏族学生,为每名孩子寄去了500元助学金,并表示将继续关注藏区教育事业,继续资助贫困的藏族孩子。2016年至今,我直接捐助青海玉树杂多县某学校32名藏族孩子。捐出善款1.4至2万元。

  一路向前,梦想就会照亮现实。2018年8月8日河北经济日报报道了王心仪“心中有梦,无惧风雨”的故事。我始终牵挂着青海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的贫困学生,我曾先后捐助了32个藏族贫困学生。

  不失时机地将王心仪的励志故事分享给这些孩子们,以此来激励他们立下“脱贫志”。朋措代珍是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学生,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感谢您在危难时刻的帮助。曾经,我一度绝望过,您的帮助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

  朋措代珍的父亲因病去世,姐弟三人都在上学,全靠母亲一个人撑起家。不仅要帮助生活困难的孩子们完成学业,也要为他们的梦想送去一缕阳光,王心仪的故事会给孩子们精神上带来莫大的鼓励。

  主持人:喜欢文学,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您所参与发表的都是那些方面的文学作品?您觉得文学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丁树鹏:应该说在初三就有萌芽写作的想法。上学期间,我对孙犁、刘绍堂的小说;艾青的散文、郭小川的诗歌特别喜爱。高中三年和上技校期间有所发展,特别是过去《辽宁青年》杂志扉页的东西,都比较喜欢。从1993年8月,我在企业报《唐山供电报》发表处女座,小小说《老傻》到1994年6月至8月在党报《唐山劳动日报》发表散文《小溪情深》,我的作品散见《中国电力报》《科技信息报》《唐山文学》《华北电力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报》等全国、省、市各级报纸杂志。

  文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能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我心中理想的伊甸园。它超越了友情、爱情和亲情,让我获益匪浅。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五彩缤纷的阳光、水和空气。也获得了少许荣誉,例如:2018年小说《小站》获得冀北公司职工文学创作征文三等奖,三篇文章入选冀北公司工会组织编辑、电力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追光逐梦》一书。

  主持人:您能讲讲给遵化百姓卖梨子的故事吗?

  丁树鹏:2020年的春天,遵化市铁厂果农的200万斤梨子受疫情影响滞销,如不及时销出将受损失。当时唐山心灵家园负责人找到我,我及时和铁厂镇党委政府联系,动用个人的关系,积极联系遵化电视台、唐山交通文艺台、唐山劳动日报和晚报、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并间接联系到学习强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节目组(免费打了4天,每天八期节目滚动播出)销售广告,终于果农的梨子都销售出去了。其中,铁厂镇政府的主管农业的尹丽红同志被当地百姓亲切的称谓“卖梨的镇长”。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在这里得到很好的阐释。

  主持人:疫情来临,公益人士的付出,成为了疫情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谈谈您的疫情防控工作?

  丁树鹏:我是疫情防控中认真细致的“摸排员”。疫情发生后,我主动承担起电力公寓4号楼疫情防控工作,分发防护物资、宣传材料、出门证,做好防疫工作。

  白衣天使们逆流而上,奔赴前线,离不开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为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就要做她(他)们的坚强后盾,全力以赴帮助她(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医护人员们安心投入抗疫工作中。

  李幸是遵化市妇幼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也是遵化市第三批援鄂人员。为了做好援鄂后援团工作,我联系文明办为自己和所在团队遵化好人志愿服务团队报了名。通过走访、电话与一线医务人员李幸的家属取得联系,根据其家庭需要 ,配送生活必需品,随时解决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

  另外,自己和其他爱心人士一道,慰问从武汉回唐山宾馆隔离的白衣天使两次,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和消防大队各一次,慰问唐山社区5处。

  现在,疫情常态化管理,每遇到疫情,我都会迅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之中。接续在所住小区驻岗量体温、登记。在单位也是和同事一道认真细致量测体温、登记出入人员信息等各项工作。

  自己并继续和遵化好人、阳光雨露联合会爱心团队一道慰问石家庄白衣天使和在遵化防控一线的其他同志,如高速遵化南出口、海电居委会,团飘庄8个村。

  个人为遵化市、唐山市、承德市曾经扶贫驻村近十个防控点和大白等志愿者捐献物资,合计款项在5000---10000元。

  主持人:爱心需要传递,作为公益榜样,您的爱心举动,给您的家庭和您身边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丁树鹏:做好事是人的本性,一个人的力量又是渺小的,只有把每个人的爱心凝聚起来,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2001年11月15日上午,我在遵化城区二环路上散步,突然听见身后“砰”的一声,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青年女子被一辆旧普桑撞飞,又重重摔落在挡风玻璃上。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敢上前。我和另外3名过路群众一起报了警,又把被撞女子送到了医院。由于救治及时,该女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善行义举的动力之源。

  我曾在遵化北关体育场游泳池救起一名七八岁小男孩;在北戴河学习期间,曾将捡到的女士背包归还失主;曾经为在垃圾箱里翻找食物的拾荒女买火腿、买饭,受到群众和超市售货员交口称赞;曾经为了将在医院捡到的手机归还失主,原地不动守候2个多小时......默默做完这一切,他都没有留下姓名。“这都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在我看来,这是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爱心传递感动,更凝聚力量。我想用压岁钱给灾区捐点款!这是我上高中时女儿说的话。近二十几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我的爱心不仅传递了温暖和感动,也在女儿身上得到延续。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后,女儿从电视上看到灾民无家可归,跑过来对爸爸妈妈说:“我想用压岁钱给灾区捐点款!”我们夫妇听了既高兴又欣慰,立即开车带着女儿赶到唐山红十字会,女儿捐了100元,我们夫妻也捐了200元。2009年,女儿在遵化一中上学时,看到班上有位同学家里很困难,面临失学,便组织同学捐款,她自己也捐出了50元钱......

  主持人:《身影》是通过榜样公益访谈,传播正能量,您怎么看榜样?怎么看《身影》节目?您对广大青年有怎样的寄语?

  丁树鹏:榜样就在身边,英雄就在身边,《身影》都是身边的榜样,更直观客观真实,大家更能信服。

  善念萌生,善举实现,无疑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致敬。让我们大家一起将慈善作为一生的爱好,让慈善的种子遍地开花。

  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珍惜好时光,努力学习,不辜负新时代给予我们的好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吧,青年朋友们!

  主持人:据了解,丁树鹏上有九旬老母,下有刚毕业不久的女儿女婿和嗷嗷待哺的小外孙女,妻子过去身体还不好,要不定期到北京医治,但他仍然省吃俭用,挤出钱来捐助社会,奉献爱心。他用爱心为社会增添了温暖,用朴实的情感和平凡的行动,谱写了一名普通供电职工的无私情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16507116977988511.pn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16591689577320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