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知识|“二十四节气”,你真的了解它吗?
2024-10-18 22:50:16 作者 浏览量:614721在2022年的残奥会闭幕式上
鸟巢上演的“二十四节气”
震撼全场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二十四节气
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的生命中
2006年6月
二十四节气顺理成章地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简称“国家非遗”)
按理说,这应是一件大事
但人们对此似乎关注不够
不仅有媒体
弄错了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的时间
在6年后的2012年
还有人大代表“呼吁”将它申请为国家非遗
“惊蛰”节气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桃始花”。“惊蛰”前后,在平遥古城一片灰色的色调里,一簇新绿和盛开的桃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不仅桃花,在“惊蛰”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草木、庄稼、小生灵……仿佛就在刹那间,一切该醒的都醒了。
对茶农来说,错过了节气就错过了好茶。三种春茶——“分前茶”、“明前茶”和“雨前茶”,分别对应着春分、清明和谷雨。在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摘的茶叶最受品茶人的喜爱。图为浙江龙井村的茶农在谷雨到来之前去采摘茶叶。
而早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国家非遗之前
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昆曲、古琴等
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简称“世界非遗”)
在那之后
中国书法、中医针灸等也成功入选世界非遗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
远比以上入选世界非遗的手艺悠久
覆盖范围也远比它们广阔
使用人群更为庞大
为什么不仅没有入选世界非遗
连入选国家非遗的事也被人遗忘?
清代,在浙江沿海,酷热带来病疫流行,人们祈求神灵驱病消灾,并以“送大暑船”的方式还愿。这一习俗在浙江台州地区流传至今。
其实,这或许跟二十四节气的限制性有关
它的适用范围是最初诞生地黄河中下游
离开越远,就会发生越来越大的偏差
实际上,中原周边地区往往会以民谚
来补足二十四节气在当地的不合时宜
例如河南、山东一带种冬小麦是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最当时”
但向北到北京一带
便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当时”
而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
则又变成“霜降种麦最当时”了
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秋”是美好宜人的季节。秋季最忙碌而快乐的人,一定是正在田间收割的农民。
更远的地区
也许就只能符合
“大暑最热、大寒最冷”等最基本规律了
因为,华南地区隆冬也十分暖热
“大雪”、“大寒”只是日历上的事情
青藏高原海拔四五千米高度上
则盛夏也霜雪不绝
牧民不知“小暑、大暑”为何物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不能像“四大发明”那样
任意推广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冬季到吉林看雾凇。在凛冽寒流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雾凇却象那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严寒中盛开,韵味浓郁。这是冬季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能让人摒弃所有的杂念。摄影/韩峰
更有趣的是
“四立”的节气名
与今时今日的气候也相差甚远
安阳、洛阳、西安和开封四个古都
24个节气(15天)的平均气温
立春节气15天的平均气温为1.4℃
离我国现行5天平均气温10℃的
春季标准相去甚远
由于气候温暖,在海南琼海,“冬至”前夕,农民已经投入春耕生产。
立秋节气
四个古都15天平均气温
高达26.0℃
远高于入秋标准22.0℃
不少年份甚至热得与盛夏无异
而且,我国本身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
不同年份之间天气冷暖变化很大
如果农民真的按照二十四节气种地
那风险十足十得大
居住在新疆牧区的哈萨克牧民,也根据诞生于中原地区的二十四节气修订出自己的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牧业。图为大暑节气后,牧民们将种植的牧草收割晾晒起来,以备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与现今世界已经不甚相符的二十四节气
是不是寿命即将走到终点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
媒体上就曾报道过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宛敏谓老先生说
“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
不过,这里的过时主要凸显在农业指导上
二十四节气并未在我们生活中消失
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它在历史上衍生出来的
和人们生活同样密切联系的杂节气
如九九、三伏、社、梅、时等
以及许多民俗节日
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共同组成中华岁时节令文化
几千年来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不断丰富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
古代的科技成果总会与后世脱节
不过文化往往能超越千载
曾经,每年从大雪那天开始,浙江温州、宁波一带的街头就会出现挑担贩售饴糖的小贩。孩子们可以用家中的旧塑料鞋、废水桶等“破烂儿”向小贩兑换饴糖。图中即为饴糖,是由大麦、糯米等粮食糖化发酵后,在空气中凝结成的坚硬糖块,味道甘甜。
发布:中经在线
编辑: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本网专家推荐:高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专项基金主任,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担负着中国社科院成果中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融媒体的职能,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