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书法的核心要素
2022-09-08 15:56:36 作者 浏览量:3187505中经在线讯:熊辉 王海珠(荐稿 王京忠)古人在《临池心解》中有语,“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究其根本,书法从属于“文”和“人”,书法承载着文的内容和人的品格。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昱)。我们在欣赏经典作品时,不仅是对书法书写技巧和艺术形式的欣赏,还会对文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人格气质加以揣度,所谓“口诵其文,手楷其书,想见其人风采。”从而通过优美的文词,动人的翰墨风华,去体会作者的才思胸怀、气质禀赋和人格魅力。这种文词、笔墨、人格掺柔在一起的审美方式,是中国书法的审美传统。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当下大多书法家只注重技法的训练,在传统诗文及国学经典等文化修养方面普遍先天不足,造成书法作品大多缺少文采的张扬。时下众多的书展,普遍过分注重外在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意蕴。除了技法技巧方面的花样翻新花拳绣腿的卖弄,很难引起人们的仔细琢磨和长久回味,更难让人产生值得眷顾的欲望。形成了“可视性”取代了“可读性”、技法性”遮蔽了“文化性”、欣赏性”吞没了“精神性”的弊端。至于有些书法创作怎么恶俗怎么写,怎么怪诞怎么写,怎么丑态怎么写,更是毫无文学性和文化性。还有些野狐禅书写者,“苦练”几个通俗的成语反复书写从而混迹于江湖。
书法家首先是文化人,书写的作品必须是有文化内涵和思想灵魂的艺术品。比如“苏黄米蔡”的苏东坡,无论是他的画还是他的书法,无疑都是一流的经典,但是有谁会把它仅仅当成一个画家或书法家呢,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人们的心中,他首先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
《兰亭序》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为什么会成为“书圣”?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兰亭序》是一幅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完美统一的经典。在内容上《兰亭序》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其文被收入到了古代文学经典范本的《古文观止》之中。试想,如果王羲之写的不是自己所创作的文词,而是抄录的《离骚》《洛神赋》等别人的作品,那么即使王羲之字写得再好,《兰亭序》也不会被奉为“第一”的经典,王羲之也不会被称为书圣。因此,评判书法家绝不能孤立的看他的字,如果只会抄写唐诗宋词之类的话,绝成不了书圣。
唐代的冯承素技法高超吧,他的临摹及模仿的功力极强,为此朝廷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官职,“内府供奉搨书人”(即模仿别人书写的人)。我们现在见到的“神品”《兰亭序》、《乐毅》其实都不是王羲之的原作,而是冯承素摩写的。然而迄今为止,这些都是公认的最接近王羲之本人书法技能水平的作品。但是在古代书法的大家行列中,既没有冯承素的作品也没有他的席位排序。
罗杨书法
当然只有文采没有写字的天赋,也成不了书法家,比如杜甫的文采没的说,但不会有人说他是书法家。可以猜想,如果拿杜甫的字与今天的人比一定不会差,甚至比当今很多书法家还要强,因为古人从小就用毛笔,且都经过基本的书写训练,书法是历史上文人必备的基本功,加上每天写字一定会写得很熟练,但是有的人没有手上的天赋,字写得再熟练也成不了书法家。
卓越的书法家,不仅要字写得好;作品还要有文学的感染力;同时在技法上还要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即要有风格上的辨识度;再有就是能够把书写的技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书法创作本应是一个诗意的寻觅过程。看书法关键要看写书法的人和所写的文,书法作品中少不了文学内涵,书法家的气息中少不了书卷气,书卷气是书法作品的精神所在,因此书法家需要不断的涵养自己,不断的贴近文化的核心。黄庭坚说得好“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