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023-02-28 10:04:16    作者     浏览量:3856465

0.jpg

  新冠疫情已经走过第三个年头,在各级政府、医护人员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然而,在长达三年的抗击疫情进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调整,我们面临的挑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病毒本身。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然乱象丛生,这些病毒之外的现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三年过去,一边是筋疲力尽的民众,另一边是靠身体和职业精神硬抗的医护人员,乱象频出,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已变得刻不容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生理上的传染病毒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社会心理的恶化,尤其是集体的潜意识在悄悄发生变化——对立、割裂的病毒正在滋生,并快速向全社会传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这可能是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精神瘟疫”。

  一、全力抗击,但挡不住乱象丛生

  (一) 核酸检测乱象

  在全力抗击病毒时,有一些人却在巨大的财富利益面前丢掉了信仰,迷失了方向。核酸检测在阻断病毒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批“生逢其时”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

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支撑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前赴后继的核酸检测公然造假,不仅增加疫情防控的阻力和难度,事实上也严重消减公众对核酸检测的公信力。一份虚假的核酸检测报告,可能会引发疫情扩散,让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持续数月,甚至让一个区县甚至一个城市停摆;数以万计无辜群众因此被静默、被管控,生活工作遭遇重创。

  (二) 药物危机

  同时,药品问题接踵而至。最近社交媒体兴起了一波“感染新冠之后如何应对”的科普热潮,千万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介绍有效对抗病毒的药物,例如布洛芬和其他退烧药物,但事实上,很多常用的退烧药品在多地早已售罄,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出现“一药难求”的局面。因为恐慌,民众出现了病急乱投医的行为,不止药店的药品被抢购一空,就连黄桃罐头、功能饮料、水果等生活用品都被疯狂抢购。

  有人囤货就有人坐地起价,部分网友甚至用高于零售价十倍的价格买到布洛芬,如此巨大的“商机”面前,倒卖药品现象屡禁不止,除了买药难,很多人还不得不高价买入抗原。市场混乱不堪,人民社会生活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三年疫情,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群体一步步丧失良知,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线。执法机构监管不力,更有甚者倒戈阵营,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对立面;老百姓穷则思变,抓住机会大发国难财。必须承认,大敌当前,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体系已经出现漏洞,精神文明建设亟待中兴。公众情绪陷入大恐慌,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体系例如诚信、爱国等,在一次次的重创中瞬间坍塌,像这样集体道德突然塌陷的可怕现象,务必要加以重视并加强正确方向的引导。

  二、从过去到现在,吸取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这个冬春交替时节,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地球的大约46亿年历史中,病毒出现在30多亿年前生命活动的早期。相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的区区几百万年历史,病毒无疑是地球上的 “原住民”。人类发展进程中历经了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霍乱、SARS就是我们熟知的“非典”等重大病毒瘟疫的侵袭。这些曾经肆虐的大流行病毒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和历史进程。

  虽然近百年来,随着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我们逐渐有了各种对抗病毒的手段,甚至消灭了某些病毒。然而如何汲取历史经验以完善应对病毒之道,仍值得深思。时间和科学可以带走疾病本身,但因病毒而产生的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乃至精神风貌却会一代代流传下来。

  我们正在经历的种种乱象,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精神文明、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式微。在由疫情引发的混乱局面下,隐藏着另一股悄悄发生的暗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瘟疫”。这种情形,曾经的欧洲就经历过。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麻风病与黑死病绝对是疾病史上的两大主角。几个世纪以来,它们对于欧洲的困扰是如此严重,以至于整个欧洲文明都受到这两种疾病的影响。黑死病传播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恐慌、谣言和社会动荡。病毒肆虐的年代,人情道德纽带破裂的故事层出不穷,母亲抛弃孩子、妻子被丈夫卖掉、手足相残等等;也有一些人出现狂热的宗教行为。社会冲突动荡,人们缺乏信仰,无私与贪婪同在,力量与虚弱并存,浮华与禁欲主义同在,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则不再泾渭分明。但是在黑死病的混乱的废墟中,文艺复兴开启了文化上的转型,人文主义、个人主义、世俗主义诞生,文学新潮流不断涌现。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变革,从某种程度上引发了“文艺复兴”。

对照当下,虽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流行性疫病无法带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同病毒一样,精神瘟疫也有巨大的破坏力,有时甚至比疫情本身更加可怕。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和敌对,多少年来似乎从没像今天这样严重。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割裂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大,并不是因为害怕传染导致的距离拉开,而是曾经深信不疑的伦理道德、家国情怀、诚信友爱、理想信念等等美好的传统价值观正在分崩离析。

  抗疫时分,我们没有退缩。在紧张的斗争中,我们的科学技术、医学水平已经足够应对病毒本身,但是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进程中,我们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这一点我们现在应当重视起来。

  三、后疫情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 公众日常的行为规矩,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新冠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公众情绪问题在短时间内导致原有规范暂时失效,形成无序局面。而应对问题的关键,就是迅速巩固正确的行为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越要让广大人民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出,“要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诚信建设,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为我们在接下来新的开放格局中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前进方向。

  (二)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化教育引导、提倡实践巩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次对抗疫情中的乱象对我们有所警示:诚信建设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诚信建设,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这也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其中尤其要做到“从娃娃抓起”,加强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其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的程度。对于生长在后疫情时代中的青少年,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整体规划学校道德教育的科学体系,做到大、中、小学道德教育区分层次、整体衔接;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把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三是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延续了千万年的中华精神文明,挺起了中国脊梁、激发了中国力量、引领了中国风尚,推动形成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聚合起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

  面对这场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2023年2月20日

作者:首都统战智库联合会专家委员、监事

北农大科技股份公司联合创始人

闫志军

发布:中经在线

编辑:熊辉 王海珠

荐稿:王京忠

16507116977988511.png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16591689577320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