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不再高枕无忧,卷王丁雄军四处寻计问策寻求出海
2024-02-17 09:49:49 作者 浏览量:1824273中经在线讯 2月1日,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带着一众高管来到郎酒庄园,拜访了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同行的还有习酒集团董事长张德芹和他的高管团队。
国内三大酱酒茅台、习酒、郎酒的掌舵者在春节前的这次聚会,引发了圈内广泛关注。虽然是沿袭往年春节传统的相会,但这三家位于贵州赤水河50公里范围内的酒企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巨大——加起来营收超2000亿元,涵盖了国内酱酒总产量的90%以上。
三位酒业大佬聚在一起会讨论什么呢?
就在聚会的前一天,茅台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年营业收入达1644.8亿元,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1083.5亿元,同比增长18.8%。
这是一份非常亮眼的数据。发布财报后,前往郎酒聚会的丁雄军心情应是愉悦的。
丁雄军 来源:视觉中国
这次会面中,丁雄军、汪俊林、张德芹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国际化”。在致力于酱酒抱团出海,走向国际舞台方面,酱酒三兄弟达成了共识。
事实上,中国白酒出海几十年,但成果在外界看来不值一提。
从2022年白酒上市公司数据来看,海外业务能拿得出手的仅贵州茅台一家。其他白酒上市公司,除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外,大多海外营收尚未破亿。
新的一年到来了,对酱酒而言,大家更关心的是老大哥茅台的出海举措。
事实上,丁雄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近日,关于贵州茅台将开放部分海外经销权的消息,在市场引发了躁动——这是因为,如今在国内,普通人想获得茅台经销权难于登天,而海外经销权也许会是个新机会,毕竟在外界看来,海外经销商掌握了出口飞天茅台的资源。
据2023年三季报,贵州茅台现在国外有106个经销商,约是国内经销商的1/20。
但随后,知情人士透露,贵州茅台并没有针对社会大众开放海外经销权,只面向有海外资源的部分国内茅台签约经销商开放了,允许他们提供海外茅台专卖店开设的意向申请。
为何只对内部,而不对外开放?
对此,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表示,茅台酒的经营智慧很重要一点叫饥饿营销,海外代理商现在也不增量、不增加签约主体。因名额非常有限,所以现有的国内外茅台代理商都非常珍惜。茅台利用现有代理商对茅台酒的品牌忠诚度,对茅台的出口业务起信誉担保的兜底作用。
所以,目前的茅台,是鼓励国内经销商拓展国际市场,并不是放开社会力量做国际市场。而茅台集团已经委托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制定国际化品牌传播策略。
对此,一位接近茅台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茅台未来出海实行“一国一策”,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策略。
尽管如此,外界依旧有所担忧,光依靠现有的内部力量,茅台能将海外市场做起来吗?目前国内对白酒出海已经有了个“刻板印象”——中国白酒很难走出去。那么,50岁的丁雄军要怎样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出海记”
新加坡茅台渠道商云伟龙自2006年就在新加坡开设茅台专卖店,他告诉《中国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初,茅台就已进入新加坡市场,当时知晓并购买茅台酒的消费者并不多。随着中国与新加坡之间贸易与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渐渐地,新加坡市场出现饮茅台酒的画面。
他表示,这20多年,茅台酒在新加坡从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供不应求,这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通过不断在新加坡本地进行推广,茅台酒现在已被本地消费者熟知。“除了餐饮业的客户,中国企业和本地企业客户占比更多。”云伟龙表示。
一位越南茅台经销商也向《中国企业家》表示,他们核心消费群体大多是本地华人、合资企业以及越南当地中高层收入的消费人群。
在当地,飞天茅台最畅销。一方面,飞天是他们重点宣传和推广对象;另一方面,越南紧挨中国,中越经贸往来密切,受中国氛围的影响,高端商务白酒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飞天茅台。
不过,市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云伟龙称,5年前,提起“中国白酒”,本地人想到的是厨房做菜用的花雕酒或高粱酒。现在向本地年轻人说起白酒,他们会主动炫耀地说认识茅台酒。
2017年,他从购买茅台的客户中判断消费人群,发现中国新移民或中国客人约占70%,本地华人或印度裔、亚欧混血等客人约占30%。而从近两年的购买记录中,他发现,中国客户约占40%,其余60%大多是本地华人公司和个人,也有少量印度裔客人以及部分做酒吧生意的非华裔和印度裔人群。
对于国内稀缺的飞天茅台酒而言,除了突破华人圈、本土化难外,还有另一个难点是因为存在价格套利,卖出国的茅台酒还会“回流”至国内。
2023年上半年,一名女子双腿绑藏14瓶茅台酒入境,被海关查获,还因此被网友戏称“飞茅腿”。据报道,近年来,走私茅台酒入境案件时有发生。
丁雄军的焦虑
过去的一年,丁雄军堪称酒企圈的卷王。除了频频拜访国内白酒同行,这年也是丁雄军和茅台管理层频繁出国的一年——为茅台国际化寻策问计。
去年9月,丁雄军亲自率队,在日本、法国、英国举办为期11天的“偕美世界行”文化巡展。期间,丁雄军坦言,“这次出来,我们下了很大决心,排除了很多困难,就是来找办法的。国际化的办法,不会在贵州的办公室里。”
一位随行的媒体人发现,在连续多国的行程中,丁雄军率队带领的这支考察团,任何空闲时间都在开会,即便是在机场候机的一两个小时里,也在分享和探讨考察带来的启发。
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丁雄军的焦虑。在一次外部交流会上,丁雄军被问了一个问题:“茅台酒在国内都供应不足,供好国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出海?”
来源:受访者
“茅台国际化,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问题。”2023年12月30日,丁雄军在茅台集团国际化市场工作会上放话。
也是在这场工作会上,丁雄军提出了茅台国际化的“2027目标”:到2027年,实现国际出口市场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2027年目标规划是一个不小的任务,到这个目标实现时,就有底气讲,茅台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丁雄军说。
丁雄军曾在一次活动中遇到了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胡润向丁雄军“吐槽”:12年前他就听到有人在喊中国白酒国际化,但这么多年以来,大家都是在喊,没有人在行动。
如果从1993年布局海外市场算起,茅台出海已经30年。2022年,贵州茅台海外市场营收为42.4亿元,占中国白酒出口总额近90%,但占贵州茅台当年总营收的比例仅为3.32%,海外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中国企业家》梳理贵州茅台财报发现,2002年起,贵州茅台海外营收数据开始单独列入财报。当年,国外市场收入为1.1亿元,占总营收5.97%。之后,直到2012年,贵州茅台海外收入才破10亿元。
2015年,贵州茅台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茅台的海外市场迎来转折点,这一年,贵州茅台海外收入破20亿元。在之后的几年里,“茅台热”传导到海外,海外市场也出现了像国内一样“一瓶难求”的现象。
从经销商数据来看,茅台从2016年开始加速出海。从2016年至2018年,茅台海外经销商分别净增9个、19个、11个,到2018年底茅台海外经销商数量达115个。
2019年,海外市场增速开始放缓。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在当年11月举办的贵州茅台酒海外经销商大会上称,这主要是由于茅台酒供应不足造成。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茅台出海受限。
2019~2021年,贵州茅台国外业务营收增速仅0.95%、-16.71%、7.66%。贵州茅台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由2016年的5%左右下降至不足3%。
2023年前三季度,茅台公司实现海外市场销售收入29.84亿元。
这仗到底怎么打
经过2023年的寻策问计,丁雄军的“出海”打法,似乎有了雏形。
在茅台偕美世界行活动中,丁雄军表示,要用有别于国内市场逻辑的方法推海外市场,解决好口感适应、价格过高和走出华人圈三个难题,并制定一国一策,探讨如何用美酒加美食为当地消费者提供美的生活方式。
丁雄军表示,未来要在产品、价格、渠道、文化传播上实现“一国一策”。
产品线上,围绕国际市场需求,以多样化产品供给,满足国际市场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他提出了三条路径:一是推动茅台酒、酱香系列酒、保健酒、葡萄酒、蓝莓酒等多个美酒品牌组成抱团之势出海,丰富国际市场产品选择;二是探索在海外布局茅台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等美食产品,培育国外消费者茅台味蕾初体验;三是做好茅台老酒的国际市场,加强收藏、鉴藏和拍卖引导,进一步规范茅台老酒国际市场。
在价格策略上,一要遵循合理的定价规则;二要理顺价格的运行机制,加强终端价格实时动态变化监测和管理。
在渠道上,丁雄军希望各渠道商能立足各国、各地区实际,针对性施策搞好渠道建设。
在2023年12月30日召开的茅台集团国际化市场工作会上,丁雄军提出,茅台要力争实现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目标,其中新增国家和地区要遵循8个标准,包括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华人移民数量、中餐厅数量、高端品牌数量、米其林餐厅数量等。
他表示,要在总体坚持“合同签订主体不增、合同计划总量不增”的情况下,通过激励政策、配比政策、价格政策、业务政策等,引导鼓励各渠道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简而言之,鼓励国内代理商去做国际市场。
文化上,丁雄军希望与渠道商协力,讲好茅台国际化的文化故事,以文化赋能茅台国际化发展。
同时,还需要绑定各国美食。在丁雄军看来,在每一个国家,都要把美酒加美食研究透,再去探讨美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破华人圈,让华人圈之外的海外消费者真正知道茅台是什么。
“国际化战略已被作为事关茅台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重大关键。国际市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很多事情要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方向不能错’。”丁雄军说。
但“一国一策”政策的落地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去观察和验证。
国际化背后的现实考量
中国白酒出海,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文化层面的考量,今天仍然是茅台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不过,除此之外,产业、市场、企业发展层面的现实因素,也使得茅台出海越来越紧迫。
当下白酒行业步入调整期,白酒产量持续下滑,存量竞争加剧,尤其今年以来,白酒行业普遍反映动销放缓,库存积压的问题。如何寻找新的市场、消化过剩的产品成为行业共同的难题。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连续7年下滑。
来源:受访者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20家A股上市白酒企业存货总额为1363.54亿元,同比增长12.63%,已超过2022年全年总存货的1323.6亿元。因为库存积压,经销商不得不降价销售,以至于市场出现严重的价格倒挂现象。
一边是产量下滑,一边却是库存高企,这意味着白酒消费人群越来越少。在这背景下,茅台也不能高枕无忧。尽管茅台酒供应不足,但茅台集团其他系列产品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酒产量近半数,但出口量极低。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累计出口额为8亿美元;出口量为1.5万千升,同比下滑5%,仅占当年白酒产量的0.3%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白酒国际化才刚刚起步,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贵州茅台和中国白酒企业而言,国际市场还大有可为。
贵州茅台如果想从国内龙头跻身国际一线酒企行列,海外市场是必争之地。帝亚吉欧、轩尼诗、保乐力加等国际一线酒企的海外业务占比均超过70%,对比之下,茅台这一数据还不到5%。
此外,2022年以来,包括茅台在内的中国白酒头部企业纷纷扩产。
在茅台酒方面,茅台投资155.16亿元启动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实际产能约1.98万吨。
酱香系列酒方面,推进“十三五”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项目、“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建设,其中仅“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项目投资就达41亿元。
扩产能,却又不能因此造成市场饱和,导致茅台酒竞争力下降。这些项目新增的产能,其中部分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
在2023年6月茅台举行的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丁雄军再次提到扩产问题,指出,“产能扩大,如何保持市场增长?开拓市场是必需的,国际化非常重要。”
中国白酒出海难在哪
茅台出海尚且不易,更何况其他白酒。
2023年全国两会上,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提到,中国白酒扩大出口,有“标准偏差、文化反差、政策落差、贸易逆差”等问题。
据报道,目前,海外烈酒进入我国“一路绿灯”,但白酒出口海外“一路关卡”,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白酒实施特殊的管理办法,设置了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包装标签规则等方面的贸易壁垒。
我国从2018年起将包括3个洋酒品类在内的187种商品的平均关税由17.3%降至7.7%,而海外依旧普遍对中国白酒课以重税,个别国家征收的综合税率甚至高达300%,致使中国白酒国际市场准入成本高、海外终端零售价格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肖竹青也告诉《中国企业家》,客单价高是中国白酒国际化的难题之一。“12美元和10欧元是国际白酒主流的客单价,但中国的白酒价格都很贵。”
对此,曾从钦建议,未来可以在构建白酒国际贸易的标准体系、争取白酒贸易的公平待遇、降低白酒出口成本、建立对外推广机制等关键节点上,帮助白酒出口海外市场。
政策上的障碍还可以通过协商一步步推进解决,更难的是文化、工艺上的差异。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金沙酒业董事长侯孝海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中国白酒产业有自己的独特性,风味极其复杂、极具多样性,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更抽象化,这是中华文化具有的抽象、朦胧特色所带来的,但也给国际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
“中国白酒工艺非常传统,国外的人很难理解白酒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以至于国外很难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研发、创新,以及新的表达,逐渐让白酒与世界相通。这需要一代代从业者去迭代、改变。”
国际化更仰赖于一个大前提,即国家文化、民族文化被接受。“食品饮料是最需要文化认同的品类,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国外消费者不认识,也不会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他们会认为不安全。”侯孝海说。
汪俊林也曾直言,“白酒出海难本质上是文化认同难。”他还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饮酒习惯是不一样的,需要时间去影响海外的人,这可能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
来源:中国企业家》
发布:中经在线
编审:熊辉 王海珠
记者:张文静 谭丽平
头图来源:受访者
本网专家推荐:高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专项基金主任,中经总网•中经在线专家智库特约专家)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