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期《榜样中国 * 人物专访》周士渊
2022-06-29 09:40:05 作者 浏览量:2002中国经济报道讯:熊辉 王海珠
第985期榜样人物在线访谈
他在世界上首创了一门崭新学科——《习惯学》
——访清华园浴火重生的周士渊
主持:王军刚
嘉宾:周士渊
推荐:杨少君
编审:汪 漪
校对:郭春艳
时间:2022年06月26日晚20:00-22:00
地址: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嘉宾介绍 】周士渊,《习惯学》创始人,从清华园走出的大众演说家,曾被网民评选为“中国十大金口才”,又被誉为 “中国习惯研究第一人”。
周士渊阅历丰富,经历坎坷,青年时期曾在清华园陷入九死一生绝境,肉体和精神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幸在无数善良人的关爱下,他死而复生,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之后,他在清华大学自强不息校训的激励下,顽强拼搏、艰辛探索,在总结古今中外各种成功理念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一条能使人不断突破、不断超越、反败为胜的成功之道。而凭借这条成功之道,他不仅从生命的废墟上重新崛起,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正因为如此,这几十年来,他在清华大学、中央办公厅、2008年奥组委等讲坛所做的2936场(截止到2022年5月13日)演讲,几乎场场既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又激动人心、催人奋进,使每位听众听后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2013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以《习惯老人的美丽人生》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他参加了电视真人秀《超级演说家》节目,使鲁豫等四位导师“肃然起敬”,并感慨其 “超强气场”。周士渊所著《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一书被“当当网”评选为2014年清华学子最爱的三本书之一;《终生的财富》一书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他推出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习惯学》,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创出一门由中国人首创的崭新学科。
周士渊
他曾经就读清华,是人们羡慕的天之骄子;但他又曾经在清华园生命化为一片废墟。而此后,他仿佛得到了上天的启迪,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使他的人生仿如凤凰涅槃、欲火重生一般,又从生命的废墟上重新崛起......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在线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军刚。
今天我们《身影》在线访谈节目有幸邀请到《习惯学》创始人、“中国习惯研究第一人”周士渊先生,请他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精彩人生故事。有请周老!
周士渊:感谢军刚,感谢《身影》在线访谈节目给我今天这样的宝贵机会。我今年已76岁了,回顾我的一生,简直像一部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时而万念俱灰、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满目苍夷、时而又霞光万丈的大片,这是我做梦都不可能想到的,但又是千真万确的。
主持人:周老!看了很多资料,尤其听您上面这一说,我觉得您的一生用“充满传奇”这四个字来形容,也不过分。而您的这些传奇与您当年能考进清华并留在清华大有关系。因此我很想听您谈谈您当年接到清录取通知书和后来留在清华的种种轶事。
周士渊:说到我当年考上清华,与我们的榜样文化真大有关系。
实际我小时候学习并不出众,既不显山、也不显水。但上了高中就不一样了,在我们当时的上海宝山中学好像一年年往上窜。记得我刚上高二,就听说比我们高二届的一个同学考上了清华,这在我们学校可是特大新闻,因为他是我们中学破天荒第一个考上清华的。也不知怎的,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暗暗瞄上了这清华,而且下定决心,再过两年我也要考清华!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而这榜样的力量说来也很奇妙。也许多少受到了我的一点影响,我堂兄的女儿读书也特别用功,后来她考上了上海交大,这当然和清华一样都是全国名牌。没想到后来我堂姐、堂弟、堂妹几家竟接二连三、接三连四、接四连五的有五个孩子齐刷刷全考上了上海交大,这在全上海,甚至全中国恐怕都十分罕见!而细想起来,这不就是榜样力量的一个缩影,一个鲜活的样板吗?
而对于我来说,1964年考上清华对我一生当然是一个几乎最重要的转折点。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当晚那个夏夜,我回到了我们位于长江入海口一个普通的只是一街带水的小镇。当时,我们镇上许多人都聚在街上纳凉,我仿佛第一次成了大家谈论,羡慕的中心。还记得一位比我们高二届的考上了中央财经学院的高班同学,那晚他竟向众人盛赞清华之大。他说清华里有电车,上下课都是乘电车的,可惜到现在为止快六十年过去了,我在清华至今也没见过一辆电车的影子。
但不管怎样,那一天对我而言,是典型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为我家即使在这个当年上海的十分偏远的小镇,也是最不起眼的——我们家姐妹兄弟八个,全家刚从乡下搬到这里,我父母可以说是那年头中国最早的农民工。
军刚,以上是我当年考上清华那一天的种种,下面给你说说我六年后清华毕业留校那一天的情景,那是在1970年早春,应该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你知道吗,那时公布毕业分配方案的日子,是一个大学生定终生的日子,方案公布你到哪里,你终生就定在那里。记得那天我们系毕业的同学近二百人,都紧张地坐在我们清华的一个阶梯教室,没有笑声,没有说话声,更没有嬉戏喧闹声,每个人都在等待命运之神最后一刻对自己的发落,我对自己的去向当然也一无所知。
但没想到这方案公布时,第一个念到的名字竟是我——周士渊,北京-清华大学!
军刚,我并不是说当时我是我们这二百名同学中表现最优秀的,但我肯定是几乎最幸运的一个。试想,在1970年那个时代,几千万城市知识青年,无数人去了最边远的山村,边疆,干的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住的是最简陋的茅屋和窑洞,但我居然留在了北京,留在了清华,留在了我们国家这座美丽得几乎胜过任何花园的最高学府,这是不是太幸运,太幸运了。
然而,万没想到,清华刚毕业时,受到命运之神如此眷顾的我,仅一年后,我却如同从高山之巅,一下跌入了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而且地点恰就在这美妙无比的清华园。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说,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那究竟什么原因使您的命运从高山之巅一下跌入了万丈深渊?
周士渊:原因是我过往的一切实在太幸运,太顺利了,没想到留校一年多后,只因一件极小的小事——我有一天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炎,这引起了我极大的焦虑和恐惧。试想,那时我才25岁,可以说在我面前是展现的,是灿烂似锦的前程。可如果我得了肝炎,这是一种传染病,要被隔离,会被打入另册......
但没想到最后到校医院一检查,这只是一场虚惊。但这肝炎过了,可由于这一段时间的焦虑和恐惧,从未失眠过的我,开始了失眠。而正好在此时,我在学校又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一下子难以适应,这样的结果,我的失眠更严重了,当时叫神经裒弱,用现在的话说,我患上了抑郁症。
而当我患上了这抑郁症以后,很快就进入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每当入睡之时,我越努力想让自己睡着,它越睡不着,而发展到后来,这睡眠变成了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以至我作了种种努力,吃了最好的安眠药,它都控制不住了。我感到自己仿佛像一辆在很陡的坡上飞速下行的汽车,这汽车的刹车已经失灵,它肯定会出事,早晚会出事......
而到最后,我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我痛苦万分,我认为我再这样下去,我的精神肯定会崩溃,我肯定会得精神病!那我怎么能允许自己在曾如此使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清华园精神崩溃,患上精神病呢?
就这样,生与死在我心开始了搏斗,终于一天,死的念头占据了上风。
那是在1971年8月4日深夜,也就是半个世纪前清华园的一个深夜,那晚我在我们清华当时一个汽车厂的总装车间值班,我翻来复去,怎么也睡不着,脑袋像炸了似的,我翻身起床,下了最后的决心!
我借着微弱的灯光,在总装车间大厅一个角落找到了一根绳,就设法将自己挂在了一根横梁上,没想到绳断了,我顺手往后脑勺一摸,手上粘乎乎的,都是血,头摔破了!怎么办?我变得只此一路!于是又第二次,第三次!!!
当我第三次摔下,我感到自己已血肉模糊了,离死亡的距离一定已很近了。我隐约记得里面有一个喷漆车间,于是我用仅剩的一点力气往里爬。爬到那里,摸到一个瓶子,也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就拧开盖,把里面的液体倒进了自己年方25的年轻躯体......
第二天清晨,工人发现了我,把我送到了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我第三天早晨从昏死中醒过来,我已躺在一个抢救病房,我的气管被切开,屋里是紫外线消毒,“哗—哗—”的吸痰器不断通过我敞开的气管切口在往外吸痰,我发着高烧,睡的是冰枕头,身上和屋子里挂着各种仪器的管子,捂着白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不停在病房内外穿梭......我的大弟和三姐夫接到电报,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赶到了医院,急切问医生,我还有救吗?还能活下来吗?
而以上一切,是完完全全的真实。
后来我才知道,我当时倒进的,是98%的浓硫酸!!!
哪那根绳子为何会一次次断掉呢?这也是后来我才知道的,那是一根电线,如果那是绳子,我现在早就不在了,大家也自然看不到我这些最真实的文字了!
而从那以后,我的人生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几乎万丈深渊,继我的气管切开后,以后我的胃又被切除了十分之七,我的食道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手术。而从25岁到35岁这十年中,我累计病休了四五年,住院了二三年,我的精神和肉体在清华园化为了一片废墟......
而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半前生,以上便是我前半生最真实的写照,我可以用生命来担保这一切的完全真实。
主持人:周老,听您讲完您的前半生,我的心中不胜唏嘘。那我很好奇,您以后又如何发现了一个世界上隐藏着的成功秘密,而且您把这一发现看成是一盏世界上最奇妙的神灯?
周士渊:军刚,从以上经历,我的前半生,我成了清华园,甚至整个社会败至尽头的人,是不是一点也不过分?
而在这个过程中,太多白衣天使,太多亲朋好友给了我太多难以忘怀的温暖,才使我有了重新开启第二次生命的勇气,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怀,而且也是要永远铭记在心的。
然而,尽管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但以后人生的路究竟怎样走,这对于我,自然还是个难题,甚至是天大的难题!
这以后,一年又一年,我像两千年前的那个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真的在异常艰辛的人生路上,独自上下而求索。但没想到在这一年又一年的苦苦求索中,使我人生发生根本转折的,竟是一本书!
那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使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呢?
这是我在我们清华园的一个书店偶然看到的,书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而书封面上一句广告语——“风靡当今西方世界的商业圣经”,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我一回家,就怀着极大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一开篇,讲了一个发生在耶稣时代的传奇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出了十卷神秘的羊皮卷,而就在我看这前面的故事时,突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在十卷羊皮卷的第一卷里,隐藏了一个秘密,能够领悟这个秘密的智者,历史上寥寥无几。”
我被这句话深深吸引住了。吸引住了我忽然想:这可是本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啊!而作者说,在这第一卷羊皮卷里隐藏了一个秘密,能够领悟这个秘密的智者,历史上寥寥无几。那万一这个秘密被我发现了,被我领悟了,我岂不就成了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智者吗?!
想到此,我好奇心大增,我准备掘地三尺,也要把这秘密给找出来。
而万没想到,当年我最后找出这秘密,这秘密竟是两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而且可以说是我们从小听的耳朵几乎磨出了老茧的字!
是哪两个字呢?是——习惯!
军刚,这你一定沒想到吧?
是的,是习惯!此刻,离当年那个好奇和发现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如今七十六高龄的我却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这个“秘密”千真万确,一点不错,就是“习惯”!
而有了这一重要发现后,我循着作者的指引,真的去认真修炼——从第二卷羊皮卷开始,每天早、中、晚各诵读一遍,共30天。读完前一卷,再读后一卷,每卷千字左右,一共九卷,为时一年左右。
而我真的极虔诚地这么做了,不仅如此,由于这种修炼对我的价值太大了,这本书我买了一本,又买一本,又买一本,我足足修炼了三个循环,也就是差不多三年!
而这三年虔诚的修行可以说开始彻底改变了我,以此入门,我仿佛找到了一条洒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的金光大道。以至如今在我眼里,“习惯”这两个字早已不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字了,而要对其肃然起敬,顶礼膜拜,甚至要抬头去仰望了。
主持人:周老,您说如今在您眼里,“习惯”这两个字早已不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字了,而要对其抬头去仰望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士渊:军刚,因为我似乎真的领悟到羊皮卷的真谛了。不瞒你说,自从诵读这羊皮卷以后,我渐渐感到了习惯的好处,以致后来可以说是迷上了习惯,甚至可以说是痴迷上了习惯。而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你一定难以相信,我已经养成了555以上大大小小的习惯,而这些习惯都是有案可查的——其中前168种,我已详细记载在我的《习惯学》中,后面几百种,我下面还会给你详细谈及。
而通过我这几十年亲身的修炼和实践,尤其当我养成了如此多习惯后,我不是从理论上,而是从亲身的强烈感受中,有了三个重大发现。而随着这三个重大发现,我似乎感到自己仿佛还征服了三个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重大难题。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说,我的好奇心更大了。您说,您居然还征服了三个古今中外的重大难题,这实在使人难以相信。
周士渊:是做,一般人一听一定是难以相信的,因此请你听我详细讲出我的理由。当然,我所讲的也许有问题,有漏洞,甚至有些荒唐,但请你包涵。
首先,看我用我555种习惯所征服的第一个古今中外的重大难题。
这第一个重大难题是关于——“知行合一”。
军刚,你仔细想一下 “知行合一”是不是一个古今中外的大难题。你看前很多年,我们全中国所有党政干部都在学习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那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做呢?是因为这是个大难题。试想,一个人、一个干部、一个政党,如果对于各种重要的观念、原则等不是“知行合一”,而是知而不行,那还有什么执行力可言呢?那要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岂不只是一句空话?!
而在实际生活中,知而不行恰恰是我们许多人身上的一个通病!
那如何征服这个通病,这道难题呢?
这就涉及到了我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那这个发现是什么?
这个发现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任何东西一旦成了习惯,你就一定会去做、一定会去行、一定会知行合一!
那这个发现的价值何在呢?
它的价值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战略目标。这个战略是我们必须要过这条河,要到河对岸去!
但究竟如何过这河到达彼岸,王阳明似乎没有给出答案。
而我的发现仿佛为这道题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解和答案,也就是为过河解决了一个桥和船的问题。
那这过河的桥和船是什么?
很简单、很明了,就是“习惯”!也就是说,你想在某方面做到知而必行、知行合一吗?很简单,你只要在这方面养成相应的习惯,就一定能做到!
甚至可以说,你想做到吃、喝、嫖、赌、贪“五毒俱全”吗?这也很简单,你只要把这五方面养成相应习惯,那你一定能做到!
这是一条铁律,是我用这几十年来亲身养成的555个“习惯”所发现和证实的,我们估且将其称之谓“《习惯学》第一定律”!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讲,我现在渐渐明白了您为何对“习惯”两字如此痴迷的原因了。您说您有三个重大发现,那您第二个重大的理论发现又是什么呢?
周士渊:我的第二个理论发现比第一个也许更重要、更有普适价值。
这个发现涉及到我们人类一个几乎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什么品质?
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铁杵成針、久久为功、愚公移山!
试想,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品质,是不是几乎所向披靡!然而,你一定难以置信,这种品质,这一道古今中外几乎人人望而却步的难题,也仿佛给我攻破了!而更重要的是这道难题最后得出的解,也是如此之简单,简单到了如同捅破窗户纸一般。
那这个简单到了如同捅破窗户纸一般解究竟是什么呢?
让我用一句话来表述吧——你想在某方面做到滴水穿石、坚持不懈、行而必恒吗?很简单,你也只要在这方面养成相应的习惯,就一定能做到!这也是一条铁律,我们估且将其称之谓“《习惯学》第二定律”!
因为任何东西,一旦你变成了习惯,你不仅会去行,而且一定会坚持去行,更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去行!
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坚持去行以后,我们的人生自然会不断超越、不断突破、不断从量变到质变,从而会不断产生各种奇迹!而这第二个重大发现,也是我用这几十年来亲身养成的555个“习惯”所证实的。
主持人:周老,您的这第二个重要发现——要想坚持做一件事,只要把它先变成习惯就可以了——看来这真的太重要,太重要了。因为从此等于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不管谁,不管做什么,只要你先使它变成了习惯,那你一定能坚持不懈,一定能持之以恒,从而也一定能迎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那一天。那周老,您这一发现有什么依据呢?
周士渊:我的依据太多、太充实了。先从常识来看。比如你今年五十岁,天天刷牙。那这个习惯你是不是已坚持了差不多半个世纪。那这是怎么来的?它一定来自你从小养成的习惯!而成了习惯以后,你哪天牙不刷,反而会感很别扭,感到很不舒服,感到像犯了错误一样,是不是?
那刷牙是这样,你我身上的其它习惯不是都是如此?
而我的第二个重大发现,最关键的还来自我这许多年来亲身所养成了555种大大小小的习惯,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凡事成了习惯,那你一定能坚持不懈,一定能持之以恒,一定能行而必恒,一定能迎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那一天,这是一个巅扑不破的真理!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说,我也听得有些热血沸腾了。看来,您的两个重大发现——一是成了习惯,一定知而必行;二是成了习惯,一定行而必恒,确有道理。我们人怕的就是知而不行、行而不恒,如果是这样,我们还能成就什么事呢?弄不好人生会弄得一团糟。那周老,我很想听您讲讲,您的这两个重大发现如何使你的人生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听完后,您再给我介绍您的第三个重要发现。
周士渊:好的,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先来介绍我这两个重要发现在我身上产生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首先我要给你介绍一个你立刻能得到印证的奇迹。
这是一个什么奇迹呢?
是当年如此一个我,如今已这把年纪了,居然还成了网上的主播,而且还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主播,这本身是不是就有点奇迹的味道了?
如果你不信,现在立刻拿出手机,先找喜马拉雅,再在喜马拉雅上找《周老师话人生》,你就立即能感受到我如此年龄还拥有的一颗激情澎湃,朝阳似火的心了。这专栏我是四年前开播的,开播后没多久,便成了我又一个习惯;而成了习惯,我自然会知而必行、行而必恒;而知而必行、行而必恒的结果,你看到今天为止我坚持讲了多少讲?是不是1202讲?!
你说这容易吗?是不是不容易?!是不是一个奇迹?肯定是一个奇迹!因为对一般人而言,要坚持四年,坚持这1202讲,通常一定是极难做到!但我拥有习惯这种神奇的力量,那要做到,根本就不难!
此外,你还可以听一听,我这1202讲是不是基本上都底气十足?都是脱口秀?都是一秒不多,一秒不少的五分钟?都是9.7,接近满分的评分?!军刚,把以上种种综合起来,再综合在一个如今已76岁的老人身上,你说,这不是习惯在我身上展现的奇迹又是什么?
而习惯这神奇的力量在我身上展现的奇迹一个又一个,真是太多了,太多了!
就以健康寿命而言,对于我是不是又是个奇迹?你看,我第一次生命25岁那年在清华园就戛然而止了,但这以后我居然又多活了足足半个多世纪,那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此外,关于健康,明天我怎么样,我当然不敢说。但此刻我说我是“76岁的年纪,56岁的身体,26岁的心气”,是不是还真有那么一丁点?!再说,当年如此一个我,还曾担任了十年中国老年学会科学养生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这是不是更是一个奇迹了?!
那这奇迹怎么来的,其中最重要因素,一定是我这几十年来所养成的快走、游泳、冰火浴、双盘腿打坐等各种健康习惯!因为成了习惯后,以上这些我自然年复一年地坚持,于是这奇迹自然也就水到渠般地产生了!
谈了健康长寿,我再谈谈我的事业。
想当年,我出了那样的事,又病成这样,可以说我在事业上已一败塗地,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更何况我们清华园又是如此人才济济。
但没想到当我为此养成了一个又一个习惯后,我的事业像插上了翅膀。这二十多年来,我主要在我们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和受邀在全国各地演讲,没想到一次我在网上偶然看到,我不仅在《中国培训大师获奖名单》上榜上有名,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金口才”,且还将我置于这“十大金口才”之首!那你说,对我这样的人而言,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那如果这也算是奇迹,这奇迹是如何而来的呢?
告诉你吧,这最关键的,还是习惯!其中一个习惯是,尽管每次演讲我都是脱稿的,但我事前一定会精心准备一份提纲,以认真整理我的思路,并在演讲完后一定会认真总结优缺点。而到今天为止,这几十年来我大大小小已演讲了2942讲,因此我家书柜里就保存了2942份这样的提纲,你到我家是一定能看到的!
那这是什么?不依然是习惯那奇妙而又伟大的力量吗?
而除了以上种种,在我身上还有许多也可称之谓“奇迹”的事情 ——
你看,当年如此一个我,如今仿佛成了一个诗人。我曾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诗歌创作比赛,没想到我所写的长诗《永恒的一刹那——为北京申奥成功放歌》,不仅得了全国比赛的第二名,还全文刊登在了当年的《北京青年报上》
你看,当年如此一个我,如今仿佛成了一个演员,我曾在我国好几个广场——如“武汉江滩广场”等曾亲自朗诵由我原创的长诗,每一次都反响强烈,掌声如潮!
你看,当年如此一个我,如今仿佛成了一个书法家,如果你有机会去游览我们风光如画的清华园,其中有一块碑和有一块匾的书法,就出自我之手!
你看,当年如此一个我,如今仿佛还很有那么一点“逆生长”的味道。因为无论我的头发、皮肤、牙齿、身材等,相对于同龄人似乎都还可以。以我的牙齿而言,我今76岁,除了二三颗外,其余基本都是原装的,这是不是也是个小小的奇迹?
军刚,我身上这些奇迹是不是真还不少?那这是哪里来的?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不是还是来自习惯,来自我那555个大大小小的习惯!
而谈到这里,我最后轧轴要给你讲的,是一个含金量最高的奇迹。
那这个奇迹是什么呢?
是我十年磨一剑,在世界上首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习惯学》,而且已在我们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问世!
军刚,我之所以说这《习惯学》是我所有奇迹中含金量最高的奇迹,因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有四大显著特征,你听听我说得是否在理?
第一大显著特征,是《习惯学》涉及到我们全中国、全世界所有人。因为不是所有学科都涉及所有人。
第二大显著特征,是《习惯学》涉及我们每个人德、智、体、美、劳等所有方面,显然,不是所有学科都涉及所有人的所有方面的。
第三大显著特征,是《习惯学》可以使我们所有人,在所有方面都产生奇迹一样的变化。这不仅为我以上二大极为重要的发现所证明,更被我以上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所证实。而这更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做到这一点,实现这一点的,
那我们《习惯学》的第四大显著特征是什么呢?
军刚,介绍完了我们《习惯学》前三大显著特征,请允许我最后用最详尽的篇幅来介绍它的第四大显著特征。
为什么?
因为如果没有这第四大显著特征,前三大特征再重要,再神奇,对于你我而言,这《习惯学》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讲又引起我巨大好奇。你前面介绍得那么精彩,那么引人入胜,但为何现在突然说,没有这第四大显特征,前面三大特征再重要,再神奇,这《习惯学》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周士渊:军刚,我讲的是完全的实情。为什么?因为我前面谈到了我在习惯问题上的两个重大发现——
一是成了习惯,你一定知而必行,从而攻克了知而不行、知行脱节的难题;
二是成了习惯,你一定行而必恒,从而攻克了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难题。
而实际如果你仔细研究我这两大发现,会发现一个漏洞,一个大漏洞。
什么大漏洞?
你看,以上两个重大发现,其前提都是“成了习惯”,可迄今为止,养成习惯本身就是个大难题,是个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大难题啊!如此一来我们《习惯学》前面所谈的三大特征再重要、再神奇,是不是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主持人:周老,您一说,我也仿佛恍然大悟了,这里确有一个漏洞!因为所有这一切都要先养成习惯,但养成习惯本身确实是个还没有攻克的世界性大难题。周老,您说您养成的习惯竟有555个之多,恕我冒昧,这是真的吗?
周士渊:这当然是真的,而且实际养成的比555个还多,还都经得起所有人来检查。
我谈到我这555习惯?有人一听就很抵触,说如果让我也这样,这宁愿不要什么习惯不习惯,实际他完全误解了。
为什么?一是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去养成那么多习惯。我说的是我自己用几十年养成了那么多习惯;二是我这么说,是为了让大家好记。因为这555虽然听起来难以相信,但这数字要记住就很容易了。而实际我养成的习惯总数要比这555还多。三是我这么说,更是要告诉你和全世界上所有人,这习惯养成的世界性难题如今终于被一位中国老人攻克了,就像当年陈景润攻克了歌德巴赫猜想一样!试想,如果我没有攻克这道难题,那我一个古稀老人怎么可能养成如此多习惯呢?
而说到这里,我就要把这解,这答案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了。这解,这答案就是我们《习惯学》除了以上两个重大发现以外,我的第三个重大发现:
如何最高效、最简捷养成习惯的奥秘,这奥秘便是我下面将要详细介绍的“习惯闹钟”!
而天下亊说起来也真奇妙无比,一道难题解决不了就是解决不了,但一旦解决了,却常常极为简单,简单到如同捅破一层窗户纸。也许正因为此,量子力学典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锷曾说出了如此一句睿智的话——“创造力最重要的不是发现前人未见的,而是在人人所见的现象中,想到前人所没有想到的!”
而我的第三个重要发现——发现奇妙的“习惯闹钟”,完全应验了薛定锷的这句话。因为当我下面一经揭晓,你就会知道,这习惯养成的妙法就在如今全世界几乎人人都有的手机上。这手机是不是人人都有,“人人所见”,却没有人想到这手机上就有破解这道世界难题的密码?但恰恰是我这个以往从不用手机(因健康等原因)的人,在开始用手机不久,就想到并发现了这个奥秘,这不成了再典型不过的“在人人所见的现象中,想到前人所没有想到的!”
而这过程还应验了另一句箴言——“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因为在此之前我其实一直在苦苦寻找培养习惯的妙方,甚至还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而没想到最后的破解竟就在手机上,而且还几乎是现成的,这不又应验了我们中华的一句箴言——“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好,下面我就把我所发现的习惯培养妙方——“习惯闹钟”和盘向你托出。我希望你仔细听,因为听完后你就知道,有了这个妙方以后,你再培养习惯,就可以变得易如反掌,因为这方法我只要用几分钟,就能教会你。也真因为此,我把这妙方称为我们《习惯学》的第四大显著特征:
第一大显著特征,是这门学科涉及全世界所有人;第二大显著特征,是这门学科涉及所有人的所有方面;第三大显著特征,是这门学科可以使所有人在所有方面都产生奇迹般的巨变。
而这第四大特征是,如此一门可以使全世界所有人在所有方面都产生奇迹般巨变的学科,其真正操作起来,又可以是如此之简单,以至简单到我只要用几分钟就能教会你,教会任何人!
那综合以上四大显著特征,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的《习惯学》是一门价值巨大,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学科,而且为我们中国所首创。
意味着这是一门体系完整的全新学科,它不仅有严谨的理论支撑,更已具备了最后的实操系统,是一门具有极好抓手,完成可以落地、完全可以投入应用的学科。
意味着这是一门值得在全中国,全世界推广普及的最新学科。而它的推广普及必将惠及和造福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
主持人:周老,我越听越被您的精神、情怀、格局所深深吸引和打动,当然也迫不及待想学会如此意义非凡却只要用几分钟就能学会的妙法。
周士渊:这就对了,我希望这种妙法的推广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小习惯做起。好,下面我就一步步讲,你认真听,仔细听。这个妙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叫“习惯闹钟”,它用手机操作就可以了。因此请你拿出手机,也请所有读者拿出手机,我们一步步来:
第一步,精心挑选你要培养的习惯,刚开始这个习惯要小一点,简单一点,容易一点,但又要很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先研究培养这个习惯的两个“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指有没有必要培养这个习惯;“可行性”是指培养这个习惯对你而言,可行吗?能做到吗?尤其是长远能做到吗?
好,根据以上原则,我建议你培养的第一个小习惯是目前为止一种最好的照相方式——当你照相时问对方“西瓜甜不甜?”;当对方一回答“甜”你就立刻照。我保证这种方法比目前的“茄子”“一二三”等都要好,而且会好得多。
以上是第一步。第二步,打开你的手机,找到“闹钟”,再找到那上面一个“+”号,并立即点开。第三步,点开“+”号后出来一个屏,你先考虑每天提醒你养成这个习惯的时间究竟设定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根据我多年的实践,这个时间定在晚上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晚上九点比较合适。这时你比较有空,这种提醒也自然比较有效。好,你现在就定在晚上九点。第四步,找到那屏上的“重复”两字,找到后点 “每天”,如果是“星期一”到“星期天”,则统统打勾。
第五步,找到刚才那屏上的“标签”“备注”或“闹钟名”等,比如刚才那习惯,你就可输入“西瓜甜不甜?”。输入后,可以再补充一句,如“做不到胖十斤”等,给自己增加点压力。第六步,在刚才那屏上找到“铃声”,找你比较喜欢的音乐,也可以找鸡叫、狗叫、鸭叫等。我刚开始定的是鸭叫“嘎—嘎—嘎—”的,没想到当晚上把我吓了一跳。
第七步,上面几步——时间、重复、闹钟名、铃声定好后,找到该屏右上角的“存贮”或“√”,你一点,一个“习惯闹钟”就设定好了。
军刚,你看我刚才教你花了多少时间,不就几分钟时间吗?
但你千万不要小看这几分钟,从这几分钟开始你的人生就要开始改变、甚至会发生质的、根本性的、奇迹般的改变了。为什么?
因为到今天晚上九点你就会明白了,到了今晚九点,你也许正在看电视,正在聊天,突然你听到一阵又一阵“嘎—嘎—嘎—”的叫声,开始很可能也会吓你一跳。但当你循着这声音找到手机,并看到上面一行醒目的字眼——“西瓜甜不甜?做不到胖十斤!”时,你应立即意识到你的人生真的将翻开新的一页了!
为什么?因为从今往后通过习惯改变命运,对你而言不是一种空想,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通向成功、幸福之道。就以刚才我们那个“西瓜甜不甜?”的照相方法而言。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知道,以后一定会如法炮制,十有八九,你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以往照相用的方法是“茄子”,那这“茄子”经过你千百次的重复,早已变成了你的习惯,进入你的下意识,甚至变成了你的“肌肉记忆”。因此只要你想照相,你拿起手机,想都不会想就会来一声“茄子”。至于新学的“西瓜甜不甜?”早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被你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仔细想想,我们所学的其它新知识、新办法、新技能、新原则、新观念是不是情况也类似?这自然也是为何我们难以做到“知行合一”的关键所在。
那明白了以上这一点,以后我们怎么办呢?还是以 “西瓜甜不甜?”为例,我们就要采用一次次提醒,一次次强化,一次次复习的方式,使这种新学的方法渐渐在你的生命里生根、开花、结果;而与此同时,那些相应的旧习惯也会在你生命里渐渐萎缩、枯黄、断根。而以上过程,实际是个新旧习惯生死较量的过程,也正因为此,养成习惯变成了一道难题,一道古今中外的大难题。而综观世界历史,也只有极少数意志力极强的圣人才能突破这一点,而对于绝大部分芸芸众生而言,综其一生,也只是习惯的奴隶而已,你说对吗?
而现在有了这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一切全变了!
为什么?因为关于这养成“西瓜甜又甜”的习惯,如今用上它了这奇妙的“习惯闹钟”,你忘,它不会忘;你懒,它不会懒;你坚持不了,它却可以像一个最忠实的卫士,十天、百天、千天、万天地坚持提醒你。那你想想,对于你这习惯,你要养成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早就分析过的,那这习惯怎么会养不成呢?是不是养不成反倒成了怪事?
主持人:周老,听了您的详细介绍,我现在理解了“习惯闹钟”的价值和《习惯学》的意义。我知道,为了推广和普及《习惯学》,这几年您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您能不能最后把这种模式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大家?
周士渊:当然可以,在传授之前,我先要谈谈这套模式的由来。
事情是这样:这许多年来我在推广《习惯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同样听了我的演讲,多少年后去看,差别巨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和人的执行力有关。有人执行力极强,有人极弱。
那为何人与人执行力差距如此之大呢?这里有一个因素极为关键,那就是认真不认真。正因为此我国最有名的执行力专家姜汝祥博士提出——
“执行力的八字方针——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而我们的毛泽东更是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我们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从执行力强弱,找出了一个关键因素——认真!而找出了“认真”后,我进一步思考,既然“认真”两字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认真”呢?
研究的结果我发现,有关“认真”影响的因素也很多,但这其中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量化!你看,世界上所有的比赛、游戏之所以如此有趣味和有吸引力,其核心要素之一,是不是这“量化”?因为一量化我们做一件事目标就很清晰了,动力也就很大了,你说对吗?
那对于培养习惯这么重要的一件大事,我们究竟如何来量化呢?我认为这个量化,要符合我们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技能挑战比”,即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切实可行。
主持人:周老,听您这一分析,我觉得特别有道理,科学性还很强!那你这种推广模式具体究竟怎么样呢?
周士渊:这又要谈到我那555种大大小小的习惯了,对此我相信你也许此刻还心存疑惑——是真的吗?!
我要再次回答,是真的,完全是真的,而且还真的有案可查。
关于这有案可查,首先你可以找到我的《习惯学》,在它最后,我就附上了我当年的168个习惯。
而时间到了2017年左右,情况发生的变化。我过去从不用手机,但到了前五年,我还是下了决心,用手机!
而没想到,用手机不久我就发现了那神奇的“习惯闹钟”!
关于这如此有效、简捷的“习惯闹钟”,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互联网上查一下,到今天为止有没有人发现和提出过,好像还没有,但实际我在2018年出版的《习惯学》一书中,就已明确提出。
而如果你再去互联网上查一下,看有没有人用“习惯闹钟”像我一样养成了如此多习惯,我估计起码到目前为止,除了我,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
那你知道吗?自从我发现了这神奇的“习惯闹钟”以后,我从2017年11月11日开始,便精心设计了一种表格,为的是研究用这种妙方培养习惯大约平均花多少天(以往认为平均21天,是西方研究的结论)。而正是这种表格,把我这近五年来通过“习惯闹钟”所培养的习惯一个不落地全记录了下来。
那你猜猜到今天为止,我已记录了多少个?告诉你吧,除了我前面所说的168个,从2017年11月11日的现在,我那表格中又记下了585个,那这两者加起来是多少个呢?是753个!
因此我说“有案可查”是不是没有说错?我说“555个以上”,是不是也没有说错?而所有这些都记载在我一个笔记本,你若到我家,我就可以拿出来让你检查。
好,谈到这里,我们再把问题拉回到前面我提到的那种推广模式的具体量化,即以我之见,我希望大家每月能养成多少习惯,才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呢?
那你先看看我用了“习惯闹钟”后,每月养成多少个习惯?
我从2017年到现在大概5年,总计585个,则一年平均100多个,一月平均差不多10个 。
那你猜猜,我们提倡的推广模式希望大家每月能养成多少习惯呢?
告诉你吧,我们推广模式希望大家每月养成——三个习惯!
而且是三个小微习惯!
这你大概没想到吧?
你想,我,一个古稀老人,平均每月尚且能培养约十个左右习惯;而我现在要求大家,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每月平均养成三个习惯,而且还都是“小微习惯”,那这种推广模式何难之有呢?
好,尽管每月只是三个小微习惯,但让我们看看这种模式的潜在的巨大价值吧。
你看,每月养成三个,那一年有多少个呢?有36个。
军刚,想一想吧,就以你而言,因为相对于我,你也只能算是青少年。那从现在开始,你一年后养成了36个小微习惯,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是说,一年后你在人生的36个方面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当然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而且都是向好的。更重要的是成了习惯后,这每一个习惯你一定会知而必行、行而必恒,一定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那你想,由此你的人生将产生多大的变化啊!而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这只是你人生的开始。而从今以后,你找到了一条路,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件更关键的事。因为以我之见,我们中国之所以如今蒸蒸日上,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其核心之一是因为我们走对了一条路,那对于一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呢?
主持人:周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听您这一讲,真是太值了,太值了!现在看来您的《习惯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给全天下所有人指出的一条通向成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之路,而且这条路还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我估计许多人看了,真会这么去做。但真正一做,一定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最后您能不能在这方面再多说几句,以使我们今天的访谈更完整。
周士渊:这当然可以,而且还很重要,下面我把实施这一模式的细节再给大家补充一些。
一、为什么我们提出的是“小微习惯”?
因为“小微习惯”很容易着手、很容易改变、也很容易产生兴趣和信心。而对于一些缺点和坏习惯,可以先放一放;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去对付这些,很可能碰钉子,从而对整个模式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对于孩子,许多家长不让孩子用手机怎么办?
这很简单,用“习惯闹钟”提醒父母、爷爷奶奶,再让父母、爷爷奶奶提醒孩子不就完了吗?用“习惯闹钟”让学龄前孩子养成习惯也很容易,但不要用每月三个的模式,可用每月一个或更少。
三、我前面谈到了“习惯闹钟”设置的时间,以晚上为宜,为什么?
这是因为“习惯闹钟”的提醒与一般闹钟的提醒有差别,一般闹钟是提醒你这个时候必须做这件事,而“习惯闹钟”是为了不断提醒你这样做,当提醒的次数足够多,这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因此其放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但放在晚上9点,一般你比较有空,在这时提醒你,你再提醒孩子比较有保证。此外,根据我们的试验,在晚上9点家长提醒孩子的同时,可给孩子制一个表,让他自己在那表上天天打卡。这卡也可在我学生黄泰山最近出版的新书《杰出青少年好习惯养成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打,这样效果非常好。而全家每晚9点做这件事,时间一长,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好家风,这多棒啊?!
四、我前面谈的是定一个“习惯闹钟”的时间,在晚上九点比较合适,但现在是3个,那怎么定?
一般手机上是一分钟提醒一个习惯,因此晚9点你提醒第一个;9:01可提醒第二个;9:02可提醒第三个;以此类推。顺便说,在你设定“习惯闹钟”的同时,建议你像我一样,也设计一个表格,取名为“成长档案”。这份表格将最真实的记录下你的成长轨迹。试想当五年、十年、几十年后你再去翻看这“成长档案”,这将多么弥足珍贵啊!
五、对于孩子,这些小微习惯由家长选,还是由孩子自己选?
最好让孩子自己选,但孩子毕竟还小,对习惯和习惯的重要性都很懵懂,因此你要与孩子一起商量,可以有多个小微习惯让他们自己挑,挑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的,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这是大忌!
军刚,以上便是我对这种推广模式——每月三个小微习惯的补充说明。但这里还有一点,我想放在最后来讲。
是哪一点呢?
是每月三个小微习惯究竟从哪里去找?
下面我为你打开一下思路:
一是围绕德、智、体、美、劳去找;
二是围绕从早到晚的时间安排去找;
三是围绕从头到脚所有器官的健康管理去找;
四是围绕从头到脚方方面面的形象管理去找;
五是围绕所有外在的动作、行为、举止去找;
六是围绕所有内在的思维、情绪、心态去找;
七是围绕看书、学习、生活中不断产生的灵感去找;
八是围绕想改进的生活、学习、工作各种细节去找;
九是围绕我在《习惯学》里所列举的168个习惯去找;
十是围绕如何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去找;
十一是围绕你为解决各种难题所制定的具体措施去找;
十二是围绕你为达成各种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措施去找(把这些具体措施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习惯——“广义习惯”)。
……
总之,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健康、快乐、成功、幸福的渴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在习惯上所下的功夫自然也是无止境的,我们自然应活到老、学到老、习到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对自己最满意的自己,你说对吗?
主持人:周老,今天您接受《身影》节目采访,有怎样的感受?
周士渊:我能接受榜样访谈节目的采访,当然感到十二分荣幸!因此我要感谢您,感谢我们榜样组织,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在我生命历程中曾给过我那么多抚慰、温暖、关爱和鼓励的善良人,因为如果没有大家的抚慰、温暖、关爱和鼓励,我能获得第二次生命是不可能的,我能从生命的废墟上重新崛起,更是不可能!
而如今当我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当然要归功于所有曾温暖过我的人!我想,我的整个生命包括我所创立的《习惯学》,都来源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因此我理应用我们余生去推广和普及《习惯学》,以回馈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
主持人:年逾古稀的周老精神矍铄,不仅从人生谷底爬了出来,同时还探索出一门独特学问——《习惯学》。
通过今天的访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周老在人生路上的艰辛,在求真路上的顽强。而后又将他所有的生命之光凝聚成一门崭新学科,并立志要用他的余生去推广、普及,以造福全中国、造福全世界、造福全人类!这是一种何等博大的胸怀,着实令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
衷心祝愿周老健康长寿!祝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发展壮大!非常感谢周老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汪漪老师的特别推荐,我是主持人王军刚,下期再见!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国经济报道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