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赋能 “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会暨 “产融号” 海上峰会启动

中经在线讯 新质生产力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数字化为特征的全新生产力形态,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3月23日,一场聚焦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的重要盛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 发布会在京举办。此次大会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和国亚科技(产融社)联合承办,围绕 “产融共生・聚势启航” 主题,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的产业合作,锚定新方向,开启新征程。
大咖论道:共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率先对大会的成功举办送上祝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民营企业需牢牢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进而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砖加瓦。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产业创新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申坤在致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科技为核心、数字化为特征,正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不仅恰逢其时,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直以来,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作为连接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始终紧扣 “科技赋能产业、生态聚合创新” 两大主线。申坤副会长希望各界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协会也愿同各方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亚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
此外,京忠智库理事长王京忠、产融社社长熊珍妮等多位行业代表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发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路与见解。
前沿规划:“产融号” 海上峰会蓄势待发
发布会上,产融社社长、“产融号” 创始人熊珍妮详细介绍了 “产融号” 一带一路海上峰会的愿景与规划。峰会将以 “产融共创,聚势启航” 为主题,通过 1 个主论坛,20 + 主题分论坛以及项目对接、产业考察等多样化形式,搭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桥梁,促进技术、资本与资源的跨境流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产融号” 一带一路海上峰会启航仪式成为发布会的焦点。此次峰会将汇聚全球产业资源,打造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大会现场,与中国国旅和爱达魔都号的战略签约,开创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产业跨界协同升级探索出了新路径。同时,“50 + 产业思创团大赛” 计划的启动,将进一步激发全球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创新人才,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签约落地:多领域合作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峰会主专题分论坛的重要环节,发布会现场举行了多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智慧家办集团、希达集团等 20 余家机构踊跃参与,签约合作领域涵盖人工智能、康联体产业、低空经济等多个热门领域。各方秉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携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各细分赛道的落地实践,为相关领域注入创新活力,助力产业升级。
此外,《2025 新质生产力产业十大爆发赛道》研究报告在会上重磅发布。该报告基于深入的市场调研与严谨的数据分析,精准洞察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全球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助力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此次 “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 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 “产融号” 一带一路海上峰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通过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全球资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望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的产业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发布:中经在线
责编: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陈海鹏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