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翔:锻造“知道行”崇高链

    2025-04-14 17:34:16    作者     浏览量:461422

00000000.jpg

  中经在线讯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泛基脑融大模型”时代。这需要高维国家不仅要捋清这种浩荡趋势,还要诠释它,培养低维认知者,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具象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描述为具有“三公境界”的“中性数智平台”。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全球价值共链工程”落地,加速促进全球数据的在域共享,促进全球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能促进人类成为“社会生命”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崇高链”,懂得、解读、实践是其中的一条。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工业、金融、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又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区块链、大模型时代。以DS超越GPT为标志,中国终于基本上拉开了初步超越美国信息化的时代序幕。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新模型只能靠中国人来开发。


  之前的日记说过,美国亦然停留在农业思维,执意进行土地兼并;也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沉溺于以企业为核心的旧商业模式;也依然停留在金融时代,滥发货币,制造价格风险;也亦然用工业思维发展信息业,搞专利垄断。总体来说,美国亦然考虑的是小挫人、小组织、小系统、小科学,没有看到破卷链接、价值涌现的秘密。


  世界生产力决定世界上层建筑。要解放生产力,就要进行上层建筑变革。因而,要解放技术新质生产力,就要建立新业态、新模式。在信息数时代,这种新业态、新模式,指的是数据能冲破重重枷锁和桎梏的“三公平台”。因为三公,因而是为民生服务的,因而是劳动者和民心所向的,因为是新基建,因而是传统海关机制所难以阻挡的。


  如同基金机制一样,不是散乱的投资者先在资金上达成共识,而是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达成了共识,但是投资标的还得基金管理公司找,发行流程还得基金管理公司制定一样,共享平台建成的道理一样。全球视野的散乱生产力要素还需要高维认知者怀揣三公初心,亲自下场构造平台才行。

剪贴板01.jpg

  首先看看中国的超商业模式思维。为应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压力,中国企业正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并购、区域协同等方式重构供应链体系,形成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以下是日记所发问的,文心一言所回答的2024 年至 2025 年中国内部企业产业链整合的典型案例与战略布局: 


一、半导体行业:技术链与供应链的双重突围


1. EDA 工具与 IP 核的深度整合


  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2025年 4 月,国内 EDA 龙头华大九天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 100% 股权,交易金额超 50 亿元。芯和半导体的全链路电子系统设计仿真平台(覆盖芯片设计、封装、系统)与华大九天的模拟电路设计工具形成互补,填补了国产 EDA 在高速高频、先进封装领域的空白。


  概伦电子并购锐成芯微:2025 年 4 月,概伦电子启动对锐成芯微(IP 供应商)及纳能微(高速接口 IP 研发)的收购,构建 “EDA 工具 + 半导体 IP” 双引擎模式。锐成芯微的 5nm 至 180nm 制程 IP 库(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与概伦电子的器件建模工具协同,可缩短国产芯片研发周期 30% 以上。


2. 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战略布局


  千亿级投资注入:2025 年初,国家大基金三期向华芯鼎新、国投集新两只基金注资 1640 亿元,重点支持半导体制造、设备、材料等 “卡脖子” 环节。例如,中芯国际14nm 扩产项目获得大基金二期追加投资,产能利用率提升至 95%,华为海思、寒武纪等设计企业将流片环节转移至此,规避美国对华芯片成品加税。


  区域化产能布局:台积电南京厂将28nm 产能扩至 4 万片 / 月,三星西安存储芯片厂新增 3D NAND 产线,通过 “流片地中国” 认定规避关税。


二、新能源产业链:从材料到终端的垂直整合


1. 动力电池全链条闭环


  南宁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为核心,南宁形成 “正极材料(多氟多)— 负极材料(宸宇富基)— 电解液(安达)— 铝箔(龙电华鑫)— 电池制造(比亚迪)” 的垂直整合体系。比亚迪 45GWh 动力电池项目每 3 秒下线一块刀片电池,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达 74%。


  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宁德时代通过收购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专利持有者),将钠离子电池成本降至 0.4 元 / Wh,较锂电池低30%,突破锂资源封锁。


2. 光伏与储能的协同整合


  隆基绿能并购森特股份:2024 年,隆基绿能以 66 亿元控股森特股份,整合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在东南亚市场推出 “光伏 + 储能 + 建筑” 解决方案,规避美国对光伏组件的 301 关税。


  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分拆:华为将数字能源部门独立运营,与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共建 “光储充检” 生态,在墨西哥、越南等地建设智能超充站,形成 “海外制造 — 本地销售” 闭环。


三、电子制造与通信:区域化与技术自主化


1. 消费电子产能转移与供应链重构


  珠三角产能 “乾坤大挪移”:深圳立讯精密在墨西哥蒙特雷建设 “中国 — 墨西哥跨境供应链”,将 iPhone 组装产能转移至墨西哥,利用北美自贸协定(USMCA)规避美国对华 104% 关税。东莞歌尔股份在越南扩建声学模组工厂,2025 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 15%。


  国产替代加速:圣邦股份、纳芯微等模拟芯片企业通过 “流片地中国” 认定,产品价格较美系 TI、ADI 低 40%,抢占消费电子市场份额。2025 年第一季度,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从 15% 提升至 25%。


2. 5G 与通信设备的技术突围


  华为海思与中芯国际协同:华为将5G 基站核心芯片(如天罡芯片)流片转移至中芯国际,通过 “流片地中国” 豁免关税,其 5G 基站在美国市场份额从 5% 回升至 12%。


  长飞光纤收购德拉克电缆:2024年,长飞光纤以 20 亿元收购德拉克电缆(德国光纤预制棒企业),整合其 G.654.E 光纤技术,在欧盟市场推出 “中国芯 + 欧洲制造” 产品,规避美国对光模块的加税。


四、政策驱动与区域协同:从 “被动接招” 到 “规则重塑”


1. 央企重组与产业链融通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2025年 1 月,中国船舶以 1100 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形成全球最大船舶制造集团,整合后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 5.8%,LNG 船订单量占全球35%,规避美国对高端装备的技术封锁。


  “共链行动” 深化产业协同: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例如中国中车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共建 “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带动 500 余家配套企业技术升级,国产化率从60% 提升至 85%。


2. 区域产业集群升级


  长三角半导体联盟: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联合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复旦微电成立 “长三角半导体创新共同体”,共享 12 英寸晶圆产线,2025 年成熟制程产能提升 40%,成本降低 15%。


  成渝汽车产业带: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共建 “西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在重庆布局 800V 高压平台产线,利用中欧班列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洲,规避美国关税。


五、风险与挑战:技术脱钩与合规成本


  技术封锁加剧:美国同步将中国半导体成品关税从 25% 提高至 50%,限制 EUV 光刻机出口,倒逼中国加速 28nm 全产业链国产化,计划 2025 年实现设备国产化率 50%。


  合规复杂度上升:企业需建立供应链溯源体系,例如通过墨西哥中转规避关税时,需提供 “美国成分占比≥20%” 证明,中小企业可能因数据不透明被淘汰。


  全球产业链重构:彼得森研究所预测,若中美半导体全面脱钩,全球 GDP 将损失 5.8 万亿美元,成熟制程领域首当其冲。


总结:整合的三重逻辑


  技术自主化:通过并购补链(如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和研发投入(国家大基金三期),突破 “卡脖子” 环节。


  区域化布局:产能转移至墨西哥、越南等 “关税洼地”,同时在国内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群。


  政策协同:政府通过 “并购六条”“共链行动” 引导资源整合,企业利用规则调整(如 “流片地” 认定)对冲关税压力。


  这些整合不仅是应对短期关税冲击的战术,更是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战略布局。未来,中国企业需在技术创新、合规管理、全球化运营中寻找平衡,在 “双循环” 中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


  被海盗所欺侮的商船们,急需要一艘能被救助的航空母舰。以上产业链,如果再以“教育链-创新链-工匠链”协整出全球“产业生命链”,并再用数字、信用、金融三大新基建加持这条产业生命链,那么中国不仅为世界各国示范出“政府-市场”运行的新机制,而且为全球构造出一个能满足全球民生链初心的新型共享平台。“全球生产者联合起来”的日子行将不远了。


发布:中经在线

编辑: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陈海鹏

剪贴板01.jp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

16621841738895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