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津滔:丹青妙笔总出尘

中经在线讯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书画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千年发展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必有发力的源泉,书画的源泉就在前人的墨宝文脉里,汲取根系之营养,然后发前人所未发,生长出自己的新芽,长成自己的样子,开出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实。
出生于1958年的高津滔,是书画界的新秀。说他是“新秀”,并非指年龄,而是他的书画作品。他的书画作品以奇妙出胜,创意灵动,鲜活喜乐,生机盎然,韵味绵长。我问他是怎么悟出这样的书画艺术?他答是从生命的体验中感悟出来的。
他是军人出身,21岁那年,中越边境战事紧迫,他担任“党的铁军”连一排排长,即尖刀排排长,带领尖刀排一路冲杀在前,他不幸负伤,被战友救下阵来,养好伤后,他走进军校学习,在后来的军营生活中,逐渐悟到生命的意义。想到那些带着青春微笑牺牲的战友,他心里总是想到“活着就是天堂”,他希望在自己的书画笔墨中,体现生命鲜活的力量,以此纪念那些倒下的鲜活的生命,让他们的精神永远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2010年,高津滔的书法“笑容”二字在青岛拍出32.48万元,这是他构思很久,又勤练多时的成名作,可谓一鸣惊人,给书法界刮来徐徐轻风,业内人士十分看好。“笑容”书法,标志高津滔梦想创立“法童体”的书法诞生于世。“笑容”书法造型别致,形似青春偶像受人青睐,自成一派,清新可人。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勤悟勤练的书画作品,频频出现在大小展览会上,多幅书画走向世界,他的迷人小画,格外温馨,如春意暖暖,在欧洲拍出高价,征服了欧洲人的审美眼光。
本书《百善图》,是高津滔老师2025年开年新作,选创100幅扇面书画,集结成书。
扇面书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一个枝脉,书画尺寸小,扇形轻巧,手持便捷,摇曳轻风,收放自如,诗话之意,随时体味,既可自赏,又可待客,是深受中国人喜欢的大众书画艺术。
100幅扇形书法,表达的生命意义不同,《心灵向善》《为而不争》《行善天知》《贵在人品》《重在良心》《认真读书》《自信通神》《书山》《语善福来》《少言为贵》《心理健康》……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人生内心的建设。内心荒芜的人生,与外面的世界是隔阂的,寂寞黑暗的。构筑起内心的世界,方可与外在的世界来往互通,交流互鉴。
《以民为贵》《以人为本》《民族人格》《家国情深》《英雄正气》《顺势而为》《四海为家》《精气神》《宏图大展》《万古流芳》……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人生志气,心向人民,为国奉献,基业长青,生命流芳,也正是那些为国赴难的青春生命的价值显现。
《天下一家》《天行健》《天地宽》《笔安天下》《天地大美》《和平万年》《海纳百川》《同球共济》《远观》《和乐通天下》……这些展现的是中国的大格局,又正是中国与世界共处共建共赢的深意所在。
高津滔的书画艺术变化多端,特别适应当下创新的环境,这又体现他“笔随当代,墨与时进”的鲜明特点。
“一切艺术问题都是气韵问题。”(林语堂语)高津滔的作品《心通气顺》表达的就是书画气韵的基础。“心通气顺”是所有成功事业的前提,能成事的,都是内外结合最好的;不能成事的,不是败在自身“心通”的认知缺陷上,就是败在外在的“气顺”的势态中。气韵就是在“心通气顺”之上得来的灵感。灵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悄悄来临的,又稍纵即逝的,如匆匆过客,若能挽留这位“过客”,就是抓住灵感了,把它变为现实的那一刻,就是你成功的那一刻,这一刻的时光最有艺术价值。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说:“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之物。”这说的就是灵感。灵感通万物,所有的创造都是受灵感的启发而出现的,灵感的智慧妙不可言。他还说:“人的身体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这说的是创新变化。虚幻的神风采飘逸,姿态千变万化、变化莫测,个性极具张力,且生动活泼。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相同的艺术,艺术如神一样妙趣横生,慧黠敏锐,雷同的艺术没有生命力,如沉疴宿疾,喜欢它的是回收站的拾荒者。
中国的书画有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很多流派,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使中国的书画日臻繁荣,高津滔又为其增添新枝新叶。
高津滔能将同一幅书法在法童体中写出多彩多样的作品,且各有特色,各显个性。他在运笔之时,十分通畅,墨到之处即是金,不蔓不枝,恰有韵律,颇有律动感、自洽感。《不要攀比》《往好处想》《天地宽》《精气神》《老顽童》等小幅书法,都有这样的特色,富于活泼童趣,又持稳绵长,给人很多的空间发展之想象,以小见大,像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让你在艺术中尽情遐想,奔腾跳脱。
线条,架构,笔势,轮廓,藏着书法的精妙智慧,无声的特色即在其中。这无声的特色是一种力量,吸引欣赏者,把心灵向寓意的方向牵引。高津滔在这些方面是下过苦功夫的。如《往好处想》,见到这幅构图精美的书法,你会很自觉地拥有了向着好处想往的精神动力,这是一种被书法感染了的自然而然的推动力。
艺术诞生以来,似乎就带着一种给人以美,陶冶性情的美学责任。“发扬真美,以娱人情”——鲁迅先生的话道出了真谛。高津滔书画艺术常给观赏者们这样的享受。就说书法作品《一切皆可乐》,其笔致所抵达的心灵的松弛感,十分乐观,细心一看,你仿佛看懂世界一样,悟到很多人生哲理,坏的会变好,好的会更好,一切都犹如潘多拉魔盒底下未来得及放飞出来的希望。又如书法作品《自信通神》,自信不自大,不自狂,可以挖掘普通人的内在潜力,让其有几分自身可以肯定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可谓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矣。
高津滔的绘画如他的书法一样,以小篇幅见长,构图精巧,清晰,温暖,从小动物、小静物取材,寓意深长。如《长相思》,画面中是两条细长的丝瓜,很有味道,可食,可思,韵味绵长,仿佛留给亲人的实物,见物思人;留给朋友的信件,掀动回忆的思绪,留给恋人的信物,信守终身。还有取材红罗卜的《家常》,取材梅花的《梅香》,取材青竹的《清风》,取材胡芦的《福寿》,等等,都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画作。
绘画在意境,意境如谜,藏在深处,在画的背景里,在画的语言里,在画的形象里,在画的灵魂里,也在创作者的心里。“意存笔先,书尽意在”,这是中国书画家们共识的技巧。高津滔的绘画构图简从不繁,但意境深藏不露,有诗意的精神。他的画作几乎没有浓墨重彩,着色明快温馨,惹人眼神,令人着迷,爱不释手。在西方拍出的画作《爱在一起》,取材于小猫咪,两只小猫偎依在一起,并以明亮的眼光目视前方,背景宽敞空阔,诠释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生命在宇宙中的主旋律。拍出的另一幅绘画《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取材于石榴,一枚淡浅红黄色的成熟的石榴,列开了一条喇叭口,部分石榴籽祼露在外,这是画的核心,让欧洲的欣赏者们看懂了,他们多需要团结啊,在纷扰的世界,单个的力量无法抗击风暴,与人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团结,于己于人显得尤为重要。
高津滔是一位博学多才之人。他出生在巍巍大别山中的农村,在乡下劳动读书成长,在军营锻炼学习成才,他懂军事,通政工,还撰写多部军政书籍出版,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学识丰厚,书画是他的最爱,多在早晚业余时间修练而成。董其昌大师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高津滔在书画上的造诣,非浅日之功,他励志于书画几十年,临摹古今书画大家的真迹真帖,他深植于中国的历代书画大家之中,拜师访友,学得真传,悟出独门绝技,花开结果于当下的繁华世间。
(本文为《百善图》一书序言)
转自《新华书目报》
发布:中经在线
文/杨大武
责编: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高津滔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北京中青年改革与创新论坛、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