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讯 4月15日,在七师胡杨河市129团园艺连大棚种植区,大棚承包户杨志荣正在他的双拱双膜简易冷棚内给辣椒苗洒水。“今年我采用冷棚和暖棚两种方式育苗,3月10号才下种点籽,今年春天的温度还挺稳定,冷棚就一直没有烧火。目前来看,苗子生长发育很稳健,和暖棚相比也不差上下,但成本却下降了至少4000块。”杨志荣自豪的说。
在棚内忙碌的杨志荣
杨志荣是129团8连职工,他从2012年就开始承包种植大棚。刚开始,他也和其他人一样,只是按部就班的种好春季蔬菜和秋延后蔬菜,一年辛苦下来,一个大棚也就收入两万块钱左右。后来,8连开始发展辣椒产业,成立了辣椒合作社,需要在温棚育辣椒苗。杨志荣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开始在自己的大棚内为合作社育辣椒苗。自此,他走上了大棚春季育苗的路子。
杨志荣展示他育的番茄苗
“刚开始我也没经验,和合作社签了订单,我就老想着不能搞砸了,搞砸了就耽误了种植户一年的光景。刚过完年我们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平地整地打埂子、架炉子烧火控制棚内温度、买机制买机制盘、找人帮忙下籽,每天都忙的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点好籽、摆好盘,我和家里人就每天挨着棚观察盘里的情况,洒水、施肥、控温,那叫一个操心,每个盘都像孩子一样照顾着。”回想起以前的岁月,杨志荣拍了拍已经抻不直的腰杆。
杨志荣在冷棚里给辣椒苗洒水
“好在有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和我们一起,有园艺连的两委每天来帮忙,我在慢慢摸索中也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辣椒育苗,为6个职工提供了300亩地的辣椒苗。也为我自己带来了十几万的收入。”说到这里,杨子荣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气。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杨志荣坚定的走上了育苗这条路。
杨志荣在给冷棚调风口
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也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为他的育苗棚装上了遥控感应装置、火力旺盛的火炉,还想方设法自己制作机制,线上学习控温杀菌妙招。杨志荣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动着,也不断的前进着。
杨志荣给辣椒苗拔草
“去年,我开始尝试自己搭建简易冷棚,原因是一个暖棚只能育3000盘左右的苗,而且升温也慢,可一个冷棚就可以育7000盘左右的苗,而且四面八方都可以接受光照,升温很快,成本也不高。为了进一步增加温度,我就建了两座双膜双拱的冷棚,和暖棚一起育苗实验。两种大棚育苗的结果证实,我的路子是正确的。”杨志荣去年6个大棚育苗,加上中晚期的2棚,育苗33000盘收入18万元。
万绿丛中那一抹红
育苗的路越走越宽,杨志荣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今年,他进一步扩大冷棚育苗,又新建了2座冷棚。随着他育苗技术的不断成熟,前来找他育苗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他又接了300亩番茄育苗订单。“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发现我们团场这边移栽辣椒和番茄都到5月份了,没必要太早就开始育苗。今年,我到3月份才开始着手准备育苗,有50天的时间,苗子完全可以达到出棚移栽的标准。”杨志荣边说着话,边打开了洒水器。“你看这苗子多壮,现在就是控制温度,施肥洒水,它们长得可欢着呢。”随着蓬头洒出的水雾,杨志荣欣慰的笑脸在水雾中显得格外美。
长势稳健的番茄苗
普普通通的杨志荣,虽然没有作出什么巨大贡献伟大成就,但他用自己的双手在大棚里辛苦劳作,在育苗的路上不断钻研不断前进。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周边合作社,职工群众提供了好苗、壮苗,为农业增收职工致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育苗战线上的“工匠”精神。
发布:中经在线
编辑:熊辉 王海珠
通讯员:七师胡杨河市129团惠月娥摄
荐稿:司晓斌
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中经在线联合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京忠智库及各省市人民政府驻京办、各省市商协会、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各大金融机构资源,被誉为赋能经济“三驾马车+”超级集群综合赋能平台,“融媒体+商协会+专家智库+”联手发力,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赋能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