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力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2024-12-12 17:23:54 作者 浏览量:1064913中经在线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关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稳定、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各民族共同富裕基本原则,确保全国56个民族群众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各民族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稳健迈进。
一、始终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各民族深层文化认同,合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中华民族追求大一统的历史过程中,各族人民业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文化、产生文化认同的历史取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文化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论述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大力宣讲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历史,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引导各族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心深处,促使各民族交往交融、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情感共鸣、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
民族地区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均在西部民族地区。虽然当前全国范围内已消除了绝对贫困,各民族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但有相当多的民族地区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面临着相对较高的返贫风险。而这些欠发达民族地区普遍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需要同时承载着生态保护、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等多重任务。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因此,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民族地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一是科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症下药,强化措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切实巩固拓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如期达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和科技的“六大振兴”。二是明确把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各民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方法论,在充分认清自身产业基础和自然禀赋、成本、政策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牢牢扭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科学定位,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运用先进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补链强链,善于把独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把民族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做实做大、做精做强,形成民族地区发展新动能。三是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利好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许多昔日偏僻的民族地区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各民族地区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条件和机遇,学好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地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创新创业源源不竭的动力。四是继续加强区域间协作发展和对口帮扶机制协作。东部发达地区应从推进全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继续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帮扶与援助,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竭诚为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献计出力。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应虚心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成功做法和经验,自强不息,接续奋斗,担当作为。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注重引进与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匹配度高、集群发展潜力大的产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提速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各民族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涵盖56个民族全体人民,涵盖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社会、公共服务等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积极顺应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稳妥解决好事关民族地区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交通出行、健身设施和通信娱乐等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民族地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引导各族人民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健全完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机制,严密防范和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础,进一步加强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嵌入,促使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在经济利益上相互照顾,在产业链上相互关联,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在情感上相互欣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携手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发布:中经在线
供稿:李珊珊(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伍盛富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