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尔翔:传统、当下和未来学校

中经在线讯 西方学校的优势在于自主选择,尊重个性,弊端是阶层相对固化,第一性选择是货币,第二性才是道德。中国在科举制之前,和西方学校一样,尽管是私塾,但大概率只有有财富基础的人才能接受教育。科举制则将记忆力、模仿力、工匠力、文字力等作为人才筛选的依据,中国传统大学某种程度是科举改良后的一段文凭资格类的延续。
这种传统大学的权力结构特征在外形上可以画像为橄榄型。教师和民间机构的权力很小,教育部、学校、学院,甚至系别的权力很大,学生的权力很小。这种权力结构在战争年代、追赶型工业化年代具有极大的劳动者生产力效应。战争年代确保爱国和行动一致,追赶型工业化任务主要是精准模仿,需要大量工匠型人才。
和平年代、互联网时代、超越时代则对人才有新的需求,教育也应当应声而变。在非热战也非冷战的时代,国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有国际视野、能发现新时代问题、创新能力大的人才。互联网实证了涌现效应,热冷两战和脱钩断链概率骤降。尤其是中国,将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各类标新立异勇立潮头的人才。
为了降低对人才的监督成本提升创新人才的成长率,原则上的办法是甄测学生的天赋,发现上帝为其所开的那扇窗,兼顾学生乐此不疲的偏好和市场的需求意志。这必然要求学生在松弛感下自然呈现,也需要各类有能力观测发现学生个性化禀赋的个人、机构。即供需都需要百花齐放,学校和学院的功能日益下降。
以上教育供求双方百花齐放形成了哑铃的两端;教育部、学校和学院感到对教育的把控力日益下降,形成哑铃的中间形状。事实上,教师个人和私人机构早已形成庞大军团为各不相同的家长决策和学生需求服务。学生们迫不得已要拿到文凭所需的学分,只能采用最大化原理,选择精力成本最小的课程。这是一种过渡状态。
看见教育趋势,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使命和美德。随着信息技术向区块链、大模型、元宇宙迈进,教育亟需形成供需两旺的大卖场模式。学生的爱好在变,学生的潜能也随着“三我”的积累在变,市场的需求更是在瞬息万变中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传统的大学、学院和系别所能应对了的。只能是教育供给微分化,教育需求方则在微分化的同时进行积分并做微调。以学校(院)、系别为特征的教育供给要发生重大变化了。
这种变化的特征在于:散乱教育要素团结起来形成共识性委托,构建教育要素价值中观实现共享道场,形成中观代理人;教育部则在保留政治权力和宏观教育规划权的前提下法定许可或者说委托正义的中观代理人代理微观教育主体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以及微观市场所难以提供的涌现功能。线上不仅可以决策,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在教育元宇宙中体验、实验和试验。线下教育供给不过是线上难以完成的余值,主要是体验。
可见,从长远来看,学校和学院可以不存在。教育将会呈现为鲜明的哑铃状模式。
发布:中经在线
责编: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陈海鹏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