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邮轮食品标准》正式立项

中经在线讯 3月12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际邮轮食品标准》立项会议。经过与会专家的质询讨论及投票表决,《中国国际邮轮食品标准》(以下简称《邮标》)全票通过,正式进入立项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在邮轮食品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邮标》由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共同主编,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一标准以食品安全和高质量为核心价值,通过大数据追溯种植、养殖、加工、包装、物流、仓储、检验等全过程环节,力求全面提升中国食品在国际邮轮市场乃至国内外中高端消费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作为此次标准编制的主要牵头单位之一,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托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业优势,充分结合“北京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实践经验,推动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协会长期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此次参与《邮标》的制定工作,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优质农产品在国际邮轮市场中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邮轮市场的逐步恢复与发展,邮轮食品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统计,每年有上百万中国人选择邮轮出行,邮轮上的食品消费量十分可观。仅以母港游客量99万人次计算,平均航线长度为4.8天,每位游客每天的餐标约为10-15美元,则一年的食品消费总额可达3.5-5.2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我国邮轮市场的不断壮大,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然而,当前国际邮轮公司在寻找供应商时,往往以美国和欧盟的标准为依据,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供应商的合规成本,也限制了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邮标》的制定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填补中国乃至全球邮轮食品标准的空白。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规范生产、采购、加工、物流、储存、检验等各环节,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避免不合格食材进入邮轮,从而保障国内外旅客的健康权益。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满足不同地区旅客的饮食偏好和需求,确保食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升邮轮整体服务品质。
《邮标》的出台也将对行业规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明确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引导企业树立“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理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该标准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检验检查依据,提升了监管效率和透明度,为邮轮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编委会还将邀请更多相关机构和企业加入主、参编团队,共同完善《邮标》的内容,确保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邮标》将成为推动我国邮轮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助力中国邮轮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发布:中经在线
编辑: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陈海鹏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