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风湿的三十年

    2024-12-30 09:46:42    作者     浏览量:352561

00000000.jpg


初入风湿路 宛若刘姥姥


  中经在线讯 一九九零年初,是我大学毕业后在恩施医专附属医院当儿科医生和老师的第八年。当时医院规模很小,儿科病人不多,教学任务不重,又因为已晋升中级,学校不让考研究生,闲的“蛋痛”。迷茫之时,就看武侠小说,下象棋和围棋,与几个要好朋友打羽毛球,或骑着自行车载着孩子与朋友一家去郊游。我也在那个时候,研究过烹饪--买来一本“大众菜谱”,比照着菜谱买菜、做菜。凑成一桌时,就请同学们搓一顿,品一品我的手艺,在同学们一片“赞扬”声中,又开始新菜品的学习,日子看起来过的很“惬意”。

  终于有一天,家里的领导看不过意了,问我是不是就这样过下去?其实,我也在想,今后的路怎么走?先找点事做吧。科里收了一位急性风湿热患儿,心脏炎很严重。这个患儿的病情提醒我思考,恩施州内风湿热患儿发病情况怎么样?临床表现特点如何?有多少患儿到成年进展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我们能够为这部分患儿做些什么?为此,我组织全州县市医院儿科和内科医生,发起了恩施州儿童风湿热和成人风湿性心瓣膜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恩施州内县市级以上医院自1975年以来儿童风湿热和成人风心病资料进行总结。经过1年多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写成论文,后来发表在临床儿科杂志和恩施医专学报上。

剪贴板01.jpg

临床儿科杂志1992年6期,“鄂西山区小儿急性发热235例临床分析”发表

剪贴板02.jpg

1992年恩施医专学报校庆纪念刊把已发表的论著收录为摘要

  一九九一年底,我发现有一个中日医学大会暨第四次全国风湿病学术年会的征文通知。于是,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投向大会征文处,获得录用。1992年11月初,我人生中第二次来到北京参加这次大会。大约有3000余位来自全国的各学科代表和200位日本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风湿病学会议国内代表203人,日本学者5人。实事求是地讲,这次会议给我带来的是震撼性影响。它首先打开了我的眼界。参加会议之前,我对风湿病的认识少之又少,除了我所看到的小儿风湿热之外,其他的与老百姓差不多:“风湿病就分为风湿和类风湿”。这次会议使我听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炎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症、骨关节炎、晶体性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等。严格意义上讲,风湿病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新的知识海洋,一个新的医学世界!同时,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为代表的风湿病领军队伍对风湿性疾病的研究方法之新颖、成果之先进,对我所做的所谓研究给予了“毁灭性”打击。相比这些单位,我们所做的工作真的很“小儿科”!这次会议上,张乃峥、董怡、施桂英、陈顺乐等我国风湿病开拓者和他们的学生们的风采,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映像。这次会议动摇了我继续从事儿科的信心,有了改弦更张的想法。

剪贴板03.jpg

1992年中日医学大会中方出席代表约2000人

剪贴板04.jpg

我是风湿病学会议的第170号代表

  次年四月,我受邀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了在中国大饭店举办的“国际风湿病论坛”。这次会议大约有300余位代表参加,是我国风湿病学界第一次按国际化标准召开的学术会议,规格极高。会议邀请了多位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风湿病学家做专题讲座,再次提高了我对风湿病的认识,也强化了我想从事风湿病的决心。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施桂英教授和她的学生袁国华博士。施教授在大会上所展现的风采与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深深的吸引了我,但我也不敢肯定能否跟着施教授学习。当我鼓起勇气,忐忑地向施教授提出希望到总医院进修学习的想法时,立即获得了施教授的同意。现在回忆起那时的心情,好像激动的一夜无眠!从那一刻起,我从儿科“叛逃”的决心更大了。

剪贴板05.jpg

我在会场与施桂英教授、何培根教授的合影,随着时间流逝,照片已经不再清晰,但记忆犹存

剪贴板06.jpg

我在会场与董怡教授、何培根教授的合影

  从北京回武汉的火车上,我和武汉同济医院何培根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何教授是从心内科改学风湿病专业,刚完成风湿病专业进修学习。何教授的谦逊、睿智和高瞻远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何教授鼓励我一定要学习风湿病,他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的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既能够填补本地风湿病诊疗业务的空白,又能够在研究上作出好的成绩。我们还一起畅想了湖北省风湿病学科建设的前景。现在回想起来,何教授对我的鼓励,就我而言,成为了让我最后下决心改学风湿病的催化剂。


发布:中经在线

责编:侯晋平 房旭青

编审:熊 辉  王海珠

荐稿:王京忠

00.png

  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全称中国经济报道)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部署,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森林康养建设工作委员会等百家权威机构联合共建,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一家公益性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以“红色领引、小康经济建设、政府三招三引、推进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企业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开辟多边贸易”。始终坚持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以“报道中国,影响世界;融合发展,共创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办网宗旨。依托各大主流经济报刊社,整合3000多家网络媒体,300多家地方电视台,500多家海外媒体,形成覆盖全球的经济资讯交互合作机制。是专注于以经济信息合作为中心的产经资讯交互合作平台,也是面向全国以项目运营为主、媒体、政企、智库、商协会联动发展的开放型融媒体综合赋能平台,同时也是多家报刊社提供媒体支持的融媒体集群矩阵和产业智库资源平台。

1662184173889540.jpg